2011年5月5日 星期四

觀音耳根圓通法門


觀音耳根圓通法門

這裡的聞,是指聞性,也就是聽性。
思,就是去探究、思維、探討。
修是體悟、悟入、頓悟的意思。
那麼,三摩地就是正定,也就是實相本性本體,也只有實相本性本體,才可能是永遠的大定,不生不滅的。
那麼這個聞是什麼意思呢?
這個聞是專心注意,追究聽性的源頭,叫做反聞。
並不是叫你去聽外面的聲音,或者是聽體內的聲音,或者是聽內耳的聲音、腦部的聲音或者是其他血液流動的聲音等等。

在楞嚴經第六卷,觀世音菩薩耳根圓通章,在這一章裏頭,觀音大士自己敘述他悟道見性的過程。
那麼,現在我們把這個過程解釋一下,讓大家,希望從耳根圓通法門去修證的人,可以從觀世音耳根圓通章裏頭去前進,那麼,依照這個法門去悟道、去見性。
現在,我們就把觀世音菩薩耳根圓通法門,這個經文唸一遍。
『世尊!憶念我昔,無數恒河沙劫,於時有佛,出現於世,名觀世音。我於彼佛發菩提心。彼佛教我,從聞思修,入三摩地。』
經文是:『初於聞中,入流亡所。所入既寂,動靜二相,了然不生。如是漸增,聞所聞盡。盡聞不住。覺所覺空,空覺極圓,空所空滅。生滅既滅,寂滅現前。』
那麼這裡的世尊!憶念我昔,無數恒河沙劫,於時有佛,出現於世,名觀世音。這是觀世音菩薩,對佛陀表白,憶念就是回憶,我過去無數、數不清的恒河沙劫。這一句話,是建立在眾生位上,才能夠建立起來。那麼,就一個頓悟本性以後而言呢,已經不再有時間相和空間相了,所以,這一句話是一種方便之說。
『於時有佛,出現於世,名觀世音。』
那麼,這是指報化佛出現於世。報化的現象界,是有生有滅的,那麼,我們今天所要證悟的,是不生不滅的法身佛,法身佛才是不生不滅的,也就是實相的本體本性。那麼,今天我們要頓悟、我們要實證、要悟入的,也就是實相本性。
『我於彼佛,發菩提心。』
那麼菩提心呢,在眾生位來講,就很重要。因為在因地,假如不發菩提心的話,那麼你所成就的,一定不是佛道。假如不發菩提心的話,所成就的都是邪魔歪道。為什麼呢?像華嚴經所說的:『不發菩提心,所修諸行,盡為魔所攝持。』假如今天,我們不發菩提心,不上求佛道、不下化眾生,那麼,因地就不真,所以我們要發菩提心。
『彼佛教我,從聞思修,入三摩地。』
現在,我們來解釋一下,什麼叫聞、思、修,和什麼叫三摩地。
這裡的聞,是指聞性,也就是聽性。
思,就是去探究、思維、探討。
修是體悟、悟入、頓悟的意思。
那麼,三摩地就是正定,也就是實相本性本體,也只有實相本性本體,才可能是永遠的大定,不生不滅的。
那麼這個聞是什麼意思呢?
這個聞是專心注意,追究聽性的源頭,叫做反聞。
並不是叫你去聽外面的聲音,或者是聽體內的聲音,或者是聽內耳的聲音、腦部的聲音或者是其他血液流動的聲音等等。
那麼,有些人呢,他不知道,一直在聽裡頭的聲音,那就不對。因為聲音是生滅相,不管任何聲音都是生滅。現在有很多人教打坐,在聽內在的聲音,這是非常錯誤的,根本不了解觀音法門,以為觀音法門是在聽內在的聲音,這是一種邪見,走入生滅相,最後墮入一種魔境、幻相,在魔境中呢變來變去,自己不知道,以為是證悟成道,那麼一旦墮入幻境、魔境中,要跳出來就相當不容易,那就很可憐,所以千萬要注意。
現在我們來講思這個字的意思:
這個思到底是什麼意思呢?
這個思呢是指:追究、探索。探索聽性的來源、聽性的源頭,他是從哪裡來的?不斷的去思維、去反追回去。那麼追到最後呢,就可以追到佛性、實相,也就是我們的本性本體。
並不是思,去聽聲音,思,並不是去思索聲音,不是,也不是去聽一切聲音的存在、或者是不存在,都不是。
那麼我們來講修是什麼意思:
修是:體悟、悟入、實證。
那麼如果我們按照以上的聞跟思的功夫前進,念念都按照聞跟思這種功夫前進的話,到最後就會悟入實相本體,也就是明心見性;那麼到達一種究竟圓滿,真正證到無上正等正覺,也就是等於入佛道。
現在我們來談一談,從聞思修,怎麼樣進入三摩地?那麼他所經歷的過程、流程又是如何?
那麼經文是這樣說的:『初於聞中,入流亡所。』
最初啊,由於專心追究、探索這種聽性他的來源,不斷的去追究、去思索,探究聽性的來源。那麼探究以後就發現,聲音的音流歸音流,這個音流和聽性了不相干。那麼發現這個音流跟聽性了不相干以後,就不會被音流所轉,那麼這樣叫做入流亡所。
這個入流亡所,很多人會有一種錯誤的想法,以為觀音大士在用功的時候,因為一味的在聽、在用功,所以把聽到的聲音忘掉了,這樣的解釋是錯誤的。假如這樣解釋的話,就變成在做斷妄念的功夫,那又是一個癡頑漢的做法,這樣做就不對。假如在做功夫的時候,聲音忘掉了、聲音沒有了,那麼當你不做功夫的時候,聲音又來了,又忘不掉了,那這樣又是一種有生有滅,那怎麼樣能夠達到究竟的解脫涅槃呢?對不對,假如你這樣說的話,又是一種妄執,搞不清楚。
那麼這個入流亡所,就是用功追究聽性來源。那麼用功追究聽性來源之後,發現這個音流和聽性了不相干,而再也不會被這個音流所轉,這樣正確的。那麼不管你用不用功,你再也不會被音流所轉,這樣才是正確的。
接下來『所入既寂,動靜二相了然不生。』
首先我們解釋一下,什麼是動相,什麼是靜相。
動相是能夠感知聲音、或者振動的狀態,叫做動相;靜相是我們能夠感知沒有聲音、或者是沒有振動的狀態,那麼這種叫做靜相。後面的了然不生,是指,聽性不會因為動相和靜相的生生滅滅,而跟著生滅,那麼就是了然不生,動也好,靜也好,這二相和我們的本性是了不相干的。
『動靜二相了然不生,如是漸增,聞所聞盡。』
那麼這樣繼續前進,又發現有:能聽的聽性和所聽的境,還有相,還有相對性,還是不究竟,所以把能聽的性和所聽的境,一起空掉,叫做聞所聞盡,聞跟所聞都一起空掉,所以講聞所聞盡,就是這種相對性的,一起把他空掉。
接下來我們再看『盡聞不住,覺所覺空。』
那麼這個時候,能聽和所聽都空掉了,聞跟不聞都不執著了,不執著在聞,也不執著在不聞了,那麼這一切相對性都已經不執著了。但是還有一個感覺到聞跟不聞都不執著的這種感覺存在,還是我執,還是不究竟,所以又把能感覺的能覺,和所感覺的一起空掉。
那麼接下來就是『空覺極圓。』
當能覺和所覺一起空掉的時候,我執已經破了。那麼我執破了,但是還有空的感覺,感到覺性空,一切皆空,無影無蹤;但是還有空的存在,還有法執,這個法執還在,還是不究竟,所以還要空所空滅。那麼剛才講到還有一個空的感覺,這個空還在;假如有能空,那麼一定有所空,這個空的相對性還在,所以還是不究竟,那麼還是要把這個空給空掉;那麼把這個空完全再空掉以後,能空沒有了,當然所空也空掉,也沒有了。能空都沒有了,所空也不存在,那麼這個時候法執已破;法執已經破除了,所以生滅既滅,寂滅現前
那麼生相跟滅相都泯滅了,生滅都已經滅盡了;那麼生滅滅盡以後,並不是什麼都不存在,這個時候並不是斷滅,所以在這個時候,很多人認為什麼都沒有了,不是一種斷滅嗎?不是,生滅滅盡以後不是斷滅,反而是佛性的顯現,實相本性本體的顯露,不生不滅的本性完全的現前,叫做寂滅現前。那麼禪宗呢,稱為明心見性。
在這裡我要特別提到的就是生滅既滅,寂滅現前,那麼很多人他沒有經過這一層呢,他不知道;很多人都勸人家不要入空喔,假如你連空都空掉,那不是一種頑空、斷滅嗎?你千萬不要進入頑空不要進入斷滅喔。那麼這種人的說法呢,可見他並沒有入空,真正的空呢,他不了解,因為他沒有實證,不知道什麼叫做空而不空。
那麼真正的實相本性呢,他不是斷滅;那麼既然不是斷滅的話,你怕斷滅幹什麼?對不對,假如實相的本性,他是斷滅的話,那麼你怎麼保你也保不住啦,因為他本身是斷滅,你怎麼保也保不住;那麼假如實相本性他不是斷滅,你想要把他斷滅,你也斷滅不了啦!對不對,所以不要怕入空嘛!現在很多人都叫人家:不要入空喔,入空會頑空喔,會斷滅喔。那麼像這種講法呢,他自己本身沒有實證,只拿一些經典,那麼在做學術研討啦,在唸經啦,在研究那個經典,你這樣沒有實證,在研究那些經典,我可以告訴你:你研究個一百年,研究個兩百年,跟你的本來佛性了不相干啦!你怎麼研究,說的口沫橫飛,那麼時間一到,一口氣不來,無常一到、一斷氣,這一些你講的通通沒用,不管用啦,抵擋不了生死的。所以我們哪入佛門,一定要怎麼樣,一定要實證,絕對不要講空話。
觀世音菩薩這個耳根圓通法門,是從聞性入手,到最究竟,實證、證悟,不生不滅的本性實相。那麼到這裡,聞思修已經講完了。不過這裡要補充一些,在證悟過程中呢,需要明瞭一些事項:
我們談到耳根圓通法門入手,其實不只耳根而已,其中一定有意根的配合才能夠完成;那麼事實上呢,說一根也一定包括具足六根在內;因為六根本來是一體的,所以『本是一精明,分成六和合。』一根如果還原的話,那麼六根就能夠全部解脫掉。有些人不清楚什麼是根,所以在這裡呢,特別提出來講一下,讓不清楚的人在這裡呢,可以聽清楚。那麼對於你修觀世音菩薩耳根圓通法門,才能夠比較得力,才能夠進入。
這個根的定義呢,是能夠發生作用的能力叫做根。譬如說耳根來講,那麼講耳根,是能夠發生聽的作用、或者是能夠發生聽的能力,那麼這個稱為耳根。耳根不是耳朵,也不是內耳,也不是耳膜,這個要弄清楚。
那麼,又譬如眼根來講,眼根是能夠發生看的作用,或者是看的能力,那麼稱為眼根。眼根不是眼睛,也不是眼球,那麼,更不是眼膜,這個要搞清楚。
有些人哪,反觀、觀自性,那麼把眼睛閉起來,在那邊一直在看、看,看、看、看,這樣你看三十年,看一百年,還是黑黑的。那這樣,怎麼能見性呢?搞不清楚。那麼有些人哪,他在反聽,也是在內耳那邊,一直在聽、聽、聽,聽一百年還是一樣。那這樣,怎麼能夠見性呢?所以要把這個根,搞清楚,這樣才不會走錯路,才不會白費工夫。
其實,不管耳根也好,眼根也好;不管是耳根的反聞也好,不管是眼根的反觀也好,通通少不了意根。事實上,大部份呢,都是意根在作用比較大,都是意根的作用比較多。那麼,其中有聽的那種意識型態來配合,就叫做反聞;那麼,有看的那種意識型態來配合,就叫做反觀。其實呢,都是意根的作用比較大。那麼這一點呢,大家要清楚。
這裡還有一點要提醒大家的,那就是:一切的聲音都是生滅相。假如你聽到任何的聲音,都不可以執著,也不要理他,不要管他。你聽到的任何聲音,都是幻音,不要以為自己得到天耳通。有些人聽到幻音,那麼就以為自己可以聽到他方世界的聲音,或者以為自己已經聽到西方極樂世界的聲音,這是幻音,還是在我相的範圍之內,沒有離開我相的範疇,這是八識虛幻的種籽所變現出來的,那麼不要以為自己得到天耳通,這樣會墮入幻境、幻覺之中。那麼嚴重的話,就會有精神的分裂那種狀態出現。
在聞思修的過程當中呢,你所聽到的一切聲音,你都不可以執著,也不要去管他,也不理他,這樣就可以無事;不管你看見任何境界,都是幻境,都不要理他,不可以執著,也不必生恐懼心,不用生恐懼,因為他是幻的嘛!他是從第八識,也就是阿賴耶識、虛幻的種籽所變現出來的,本來是空的,所以不必去害怕,也不要執著,不要以為自己得到天眼通,這樣就可以沒有魔事的干擾。
觀世音耳根圓通法門,從聞思修入三摩地,那麼這個法門對末世的眾生來講呢,是一個非常方便,而且容易成就的法門。不過,會不會用功,用功的時候使得上力、使不上力,用功對不對,那就要靠個人去領悟。不過如果按照這個法門,一步一步的前進,假如用功對的話,理論上是很快能夠成就的。
那麼,假如用功不對的話,使不上力,或者是領悟力很差的話,那麼當然在效果上就會打很大的折扣。不過,和自己的生死心真切、不真切,也有很大的關係。
那麼一切呢,要靠自己來,一切要靠自己努力,別人是沒有辦法幫你的忙的。時時刻刻有空就要用功,那麼時時刻刻來用功,這樣就比較快。
假如有也好、沒有也好,三天打魚、兩天曬網的話,那麼很可能,就要多生累劫,都還不能夠開悟見性喔!假如你三天打魚、兩天曬網,有也好、沒有也好,想到再來用功一下,那這樣的話,可能是多生累劫,都還不能開悟。
希望大家呢,共同的勉勵,共成佛道。
謝謝大家!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