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1年10月3日 星期一

1996-07-心經註解2

 
1996-07-心經註解2

我現在來打一個比喻,譬如說我們常聽到的,悟的時候是見山不是山,見水不是水,阿後來又變成見山又是山,見水又是水啦,見山還是山,見水還是水,有沒有,悟的時候,還沒有悟,見山是山,見水是水,對不對,那麼悟了以後說見山不是山,見水不是水,那後來又變成什麼,見山還是山,見水還是水,有沒有,很多這種話啦,那我一聽,不是這樣,你這個輪迴咧,你見山還是山,見水還是水,你還有你在見,還有山水可見,你這個我相都沒了掉ㄟ,那有生滅呀,你說一開始是什麼?「見山是山,見水是水,然後進去以後「見山不是山,見水不是水,那麼悟後又是「見山還是山,見水還是水,對不對,他說分為三段,進去,不悟的時候,見山是山,見水是水,然後進去,悟的時候,要悟的時候,是見山不是山,他是過程哪,他這樣講,見水不是水,那悟後又變成什麼,見山還是山,見水還是水。那你有生滅呀,你悟了以後,又見山還是山嘛,你還我在見,誰在見,我還見山還見水,你跟那個是一種輪迴,這個話絕對不是過來人講的話,我們這裡是也無山也無水,也無我,所以六祖講本來無一物呀,你還有山水,你還有我在見山,後來又在見水,那一定輪迴啊。


那麼我們的講法就是也無山啦,也無水,也無我呀,我都不見了,還有山水可見嗎?你還有山水可見,還有我在見,我幹麻見,我見什麼?還有相對性呀,你拿我這種,我講的實相的本體,它有三個特性,一個,它沒有任何執著性,它不會有生滅,這個心經有講過,沒有生滅性,我講沒有執著性,沒有相對性,那你還有相對性咧,我還在,有一個我還在見山,見水,後來又見山又不是山了,見水又不是水,最後又見山還是山,見水又是水啦,又回復呀,又回來了,那這個不對,那種心境不對,那等於是什麼?一種轉啦,在轉這個心境,它還是起這個心念在轉,轉說我見山不是山,見水也不是水,後來不轉的時候,見山還是山,見水又是水啦,這種不是真正,六祖還跟你說這種話嗎?沒有。

所以很多話我一聽,看,這不是呀,真的不是說如此呀,那見山見水是你的妄想所見,妄認,本體它沒有這個,你們,假如說我們沒有見到本體,實相的法體、本性的時候,那麼這個心境,所看的心境,跟你真正見實相體以後所見的,完全不同,完全不同,阿永遠如此,它不會說又轉回來,不可能啦,我剛才不是跟你講說心是顛倒對不對,阿被你轉過來,這個心本來是顛倒,對不對,一轉過來,永遠這樣,不會再轉回來,它絕對不可能再轉回來,才叫做一悟永悟嘛,假如說你這個心還會轉來轉去,那絕對不是,因為很多喔,乍看之下好像很有道理,很多都是講得很有道理,不過實際上不是這樣,實際上追究起來,真正不是這樣,這要實證啦,實證以後,你們將來實證以後會很清楚,那一句話啊!這個人講這樣,他還不是。這要實證,好了。

續問;一切聖賢以無為法而有差別,(差別是它的用),差別在用,所以還要修一個無為法?
:不是,不是,差別是它的用,無為法是它的體,實相的體,阿這個體,它會有用呀,有體有用呀,比如說我這個身體,你見到這個身體,阿這個身體會動呀,阿不會因為你這個身體動,這個身體動,這個身體跟著生滅,比如說啦,我現在舉簡單的例子,比如說你看我的手,對不對,我這個手,你現在看有幾個手指頭,五個,對不對,一、二、三、四、五,這個相有呀,有生呀,生了五個手指頭,對不對,有相,那等一下我這個手這樣,手指頭,五根手指頭,有沒有,有沒有,沒有了,不見了,這個五根手指頭有生滅對不對,那我這個手的肉體有沒有生滅,會不會跟著說五隻手指頭沒有啦,肉體沒有啦,會不會這樣,不會,不管我這個手指頭是這樣、還是這樣,我這個肉體都沒有生滅,那你妄見,這樣子,看五個手指頭,阿這樣子五個手指頭雖然沒有了,但是這個肉體還在啊,這個肉體不會因為這樣,我肉體生出來,阿這樣,我肉體滅掉,會不會這樣,不會,所以它的用,用的現象界有生滅,用,現象界有生有滅,生滅,體,沒有生滅,這樣懂嗎?舉例啦,這樣比較清楚。

續問:那這個用是不是就是一切有為法?
:用,那麼一切有為法是萬法啦,那體它是不會的,體不會跟著用來生滅,它不會。

那麼一切聖賢皆以無為法就是表示它的體呀,而有差別就是用,我這個手指頭可以這樣,對不對,用這樣,而我也可以這樣呀,對不對,我也可以這樣呀,阿也可以這樣,阿也可以這樣,所以就是有差別啦,可以這樣,可以這樣,可以這樣,差別。阿這個整個手沒有拿掉。()

用,它會產生現象,用,它就是你能感知得到,跟你感知不到,都是用,你現在的用,只是你的妄想心在用,你耳朵聽得見的,眼睛看得到的,那只是一部分,你不能見到的,都是,也是用,因為你感知不到,而不是它不能用,因為你不知道啦,你現在所一般、所知道的、感知得到的,就是六根啦,眼睛啦、耳朵啦、你感知得到,以外的你感知不到,不是沒有用喔,我上次還跟你們講過嘛,你們感知不到的非常之多啊,那麼講也是沒有用呀,將來你感知到了,你再跟我講,我就跟你講說,我才會跟你講說,ㄟ,這個沒有錯,你到這裡是沒有錯,我不是跟你們講過嗎?宇宙的成住壞空,你都會很清楚,還是解悟,還沒有真正的見性,何況你最基本的作夢怎麼作,你也不清楚。()

:現在一般人都犯一種現象,天上天下事情要都知道,阿我問一下你那個六根怎麼用都不知道。
:那是往外在求啦,往外求,阿自己的心都不知道啊,那就是往外求啦,向外,所以呀,其實也沒有內外啦,你證實證沒有內外啦,它已經一體,這個一體,匯成一體的時候,永遠都沒有辦法再分開啦,好像這個金子呀,世尊也講過嘛,這個金沙被你煉成金塊,這個金子永遠不會變成金沙,那個金沙有金子成分,一旦被你煉成金子,金塊煉成了,永遠不會變沙,一樣的道理啊。

那麼怎麼樣頓悟,這個方便就有無量呀,比如說我怎麼教你把東西吃進去呀,這個方法就有很多啦,用手抓也可以,用筷子挾也可以,拿湯匙去挖都可以呀,這個方法很多啦,甚至於什麼都不拿,用嘴巴去扒下去也可以吃到東西,那麼就是方便無量,那到底是用嘴巴這樣扒下去吃比較快呢? 用挾比較方便呢? 還是用手去拿筷子,拿湯匙去都可以呀,你只要把它吃進肚子就對了。

我舉例都很簡單啦,都用你的身體來舉例呀,其實這個心越單純越好,本性它本來就是很單純的,越搞越複雜,你這個心越亂,越亂的話,妄想心哪,我是說妄想心哪,妄想心越亂,那麼就會影響到你,會影響到你,因為我們每天都是給這個妄想心,由妄想心做主嘛,都是這樣子,被妄想心搞得七葷八素啊,那一旦假如說,為什麼要見性,一旦見性,你這個妄想執著瓦解,沒有這種了,而且一切你不但是很清楚,生死跟你了不相干,你現在,我這個開宗明義,我就講呀,生與死凡夫見二,有沒有,證悟者了知,其性不二,此不二之性即是佛性,馬上開宗明義我就講了,生與死呀,生死跟你了不相干,你不信哪,證悟你就知道,你這個,你的肉體生滅,跟你了不相干,一點關係都沒有,就好像你的影子,這個日光灯照到你的身體,後面有個影子,對不對,你那個影子在、不在,跟你有沒有關係,沒有關係,是因為這個日光燈開、不開,開了,影子,關了,沒有影子,影子的生滅跟你了不相干,你的肉體才沒有生滅ㄟ。見性就是這麼瀟灑,如何,有沒有想要見呀,有沒有想要開悟。

:瀟灑是瀟灑,可是不好玩呀。
:不好玩喔,進去你就,它不是好玩,也不是不好玩。

:蘇居士,有時候想一下,感到控制不住,好像要發狂一樣亂喊。
:那個就是妄想。
:很煩惱,有時候會不敢參,有時候只有這樣想一下,就感到好像要發狂似的,想要亂喊一下,爽一下、有時候不敢喊怕吵到人、
:要不你可以去山上喊,你要是想到要發狂,你可以到山上,實際上這種事發生在你身上,你這個心想要見性,你那個時間想拿來見性,對不對,那你還在黑白想。
:不是黑白想,伊好像有一種腦筋的興奮還是什麼,極欲想要喊一喊,較輕鬆的感覺。
:假如你認為這樣喊一喊比較輕鬆,你就喊一兩聲也沒關係。
:在家不敢喊啊,怎麼喊。
:沒關係,在家裡,你家的廁所很大間,去那裡關起來,實際上來講,我們這一切都不管,這些心我們一概不管,你管不了的,我今天就是一個心,就是要去頓悟,其他我一概不管,(生:有時候你沒有給他吼一吼,好像卡在這裡),那沒有關係啦,你還沒有悟以前哪,你這個心都是亂的啦,而且都是妄想,有些人他是妄想很厲害,有些人他是比較不會妄想那麼厲害,都會妄想,不可能沒有妄想,那麼假如說你可以把它對治一下,這樣也可以啊,阿不過不對治也沒有關係啦,反正我一條心就是不管怎麼樣要去頓悟就對了,那麼這個方法就是很多啦,禪,它的一個理論架構就是不管怎麼樣我就是見性,那麼見性的方法無量,就好像說你有一顆寶石,寶物啦,丟在你家裡,不知道丟在哪裡,阿你要去找它對不對,把它找出來,那找的方法就很多呀,你要拿扒子去扒,你要用手去抓,你要用棍子去攪或者是拿吸鐵什麼去弄,都可以呀,拿網子去扒都可以,你只要把它找到就好了,那不管你怎麼找,你就先把它找到,你還沒有找到以前,通通是錯的啦,要是對的話,一下就被你找到了。

所以你,我的意思就是說你還沒有見性所做的,前面所做的都是錯的,不可能是對的啦,要是你做對,一下子就被你找到了,一下子就見性,不過你要是好像說頓悟,雖然不是很簡單,但是也不是很困難啦,佛陀他也是人哪,他來示現給你看呀,我們也是人呀,佛陀時代那些人恐怕腦筋還沒有我們現代人好,對不對,不過我們現在腦筋好都用在別的地方呀()

:阿如果天天睡覺作夢。
:天天睡覺作夢當然跟你的生活有關係啊,你的生活要是比較單純,比較沒有煩惱,當然夢境會比較少,假如說你天天為了這個煩惱,
:為了見性,天天睡覺。
:為什麼要天天睡覺?
:作夢呀,為了那個夢的開始。
:那你不見性也不見得,你說為了見性,那你不想見性也未必就不會作夢啊,有些他不想見性啊,有些連入佛門他也不要啊,他會不會作夢,他也會作夢呀,跟你要不要見性,作不作夢,那是沒有絕對的關係啦,我想要見性是沒有錯,那麼我作不作夢呀,那不是你能控制囉,對不對,你不知道它夢怎麼作的,怎麼起來,你怎麼能控制它,你連他怎麼,從哪裡起來你都不知道,這樣的話你怎麼能控制它,讓它不能作夢,不可能的事啊。

:那比如說,我們相信開悟見性,但是我們在這個參的過程當中,我們還要起一個疑。
:起什麼?
:起疑情呀,這個有沒有衝突啊。
:疑情的話,什麼叫做疑情呀,我們現在要把它解釋一下,什麼叫做疑情,所謂疑情就是你解不開的結啦,疑嘛,你解不開呀,疑惑嘛,解不開的疑情,解不開啦,那麼這個疑喔,我看不要起,大家都有啦,假如你沒有疑情,沒有疑惑,你早就見性了,對不對,見性當然沒有疑惑,阿你不見性一定有疑,最少你對於宇宙的成住壞空都懷疑呀,你不曉得呀,迷惑呀,疑呀,因為你不知道啊,對不對,阿你生從何來,死從何去,你也不知道,這是疑嘛,最少你都有這些疑呀,我相信大家沒有見性以前,疑很多啦,疑得非常多啦,這個疑都俱足哦,起疑情的話還是很勉強叫你起疑情,其實來講,你的疑多得很,疑,你這個疑情很多咧,那麼這個疑來講,它一個最重要,我叫你去參,叫你這個是很勉強跟你,要不然你愣在那邊也不見性呀,那我勉強叫你怎麼樣,叫你去疑,這個疑是什麼作用,就是將你那個心在那裡滾,妄想心在那裡滾,在那裡一直滾,有一天哪,忽然被你滾出來,滾破了,譬如說一個氣球,那麼你躲在氣球裡頭,你想要把這個氣球弄破,一定在那裡翻滾對不對,翻滾有力量,哪一天這個氣球會被你衝破。

假如說連動都不想動,睡在那裡,我看這個氣球很難破,所以他起疑情也好啦,叫你參公案也好啦,這個都是在醞釀你這個,你這個妄心,讓妄心在那裡滾,因為我們妄想心有一股力量,可以衝破的一種力量,醞釀那個力量出來,時間一到它就會破,會衝破,並不是叫你怎麼樣,你去了解什麼東西,你了解的一定是妄想心,比如說參一個公案,那公案你要找答案,絕對沒有答案,那個公案要是有答案的話,就不是叫公案,公案是個死結啦,什麼叫公案,不能解開來的公案,不能解開才叫公案啊,所以人家講說無頭公案,為什麼要講無頭公案,ㄟ,破不了的案子啊,才叫無頭,才叫公案呀。

那麼禪宗的公案也是一樣呀,你解不開呀,這種話頭解不開呀,解不開還是要你解,我不應該跟你講這種話啦,這是因為你已經沒有辦法,我才跟你講,那作用就是讓你解不開,還是在這裡滾滾滾,哪一天你忽然就衝開了,這個作用,而不是叫你了解什麼意思,我參萬法\歸一,一歸何處,我到底一歸何處啊,ㄟ,那一到底要歸何處啊,無處可歸呀,ㄟ,那麼在那裡滾,滾到哪一天,嘩!忽然就醒過來,就好像你睡覺,你一個人在睡覺,沒有人叫你,你不把他掙扎,你這個睡覺不醒呀,又都在睡覺,你不會醒來呀,對不對,你不掙扎不會醒來呀,一掙扎,嘿,夢醒了,那麼叫你參話頭啦,參啦,參禪啦,這都是叫你有那個作用,ㄟ,至於你會不會參,阿你參得怎麼樣,阿會不會見性,那就看你個人,我只是把這個,我能力呀,只能夠引導你呀,沒有走錯路,以最近的路來走,我不能替你見性呀,你懂嗎?我絕對不能,我不可能去替你,沒有辦法替你見性,那要靠你自己,我只能夠說我的力量只能夠說讓你不走錯路啦,阿這條最近的路讓你走,不走錯路,這已經,只能夠,能夠幫忙你也只能夠幫忙到這樣呀,佛陀也是這樣啊,佛陀的時代,弟子有沒有全部開悟啊,沒有呀,就是那幾個開悟而已啊,阿見到佛陀的時候還不會開悟呀,阿你說到西方極樂世界會開悟嗎?

:請教,我以前有在參,以前我是拿香拜拜的,信佛的,現在連家裡面的佛也不拜,以前吃素啦,現在連素也不吃,這樣子是不是偏了呀。
:那個拜拜喔,看你什麼心態啦,假如說你那一尊,你是拜佛像是不是,佛像呀,拿一尊佛像來拜對不對,三寶佛啊,那個三寶佛是誰拿來的,是你自己拿回來的嘛,是不是你請回來的,自己請回來的,你自己請回來拜,這樣有道理嗎?
:既然佛是無來無去。
:我問你啦,那他既然是佛,那三寶佛既然是佛,佛不是金剛不壞身嗎? 金剛經這樣,金剛嘛,沒有生滅嘛,那你把一個鐵鎚拿來,把他槌一下,是不是滅掉?
:所以我就是想說佛在哪裡?真佛在心嘛。
:所以那個喔,你拜也可以,不拜也可以,不拜就是你知道拜那個沒有什麼益處啦,那麼你拜就是你心煩的時候呀,我這個跑來拜,我這樣心不煩哪,也可以啦。
:自己時時刻刻在提醒自己呀,拿這三枝香,代表這個戒定慧,滅這個貪嗔癡。
:這樣對治一下也可以啦,那麼就體來講,貪嗔痴呀,你有貪嗔痴,你拿戒定慧來對治它,阿貪嗔痴又起來,你又要對治,阿對不完呀,對不對,那叫不了義,對治法不了義。阿本無貪嗔痴,你要戒定慧幹什麼? 實相的體它沒有貪嗔痴,你為什麼要拿戒定慧去對治它幹什麼,那只是你沒有見到實相的體,那麼你這樣對治一下也好啦,沒魚蝦也好嘛,你要拜也可以,你認為我這樣拜心情會好,比較不會發怒,我比較不會發脾氣,那你就拜,你不拜的話,你就是,它不是什麼佛呀,佛哪會滅掉對不對,甚至於你那個木頭,你自己去刻一個木頭來拜,有道理嗎? 木頭是你拿來的,然後你又拜那個木頭。

那麼你說吃素呀,現在又不吃嘛,對不對,那我剛才你不是上到智慧了義錄嗎? 我怎麼講的,那個真吃素啊,那你雖然你沒有那個呀,你在吃青菜對不對,我們剛才那個吃那些呀,你們認為素的,阿你的心,念念都在吃葷哪,我那個怎麼講,大乘智慧了義錄怎麼講,什麼叫吃齋? 外離一切相,心不染萬境。

: 那這樣是可以吃肉了。
:那你認為可以吃,你就吃嘛,你認為你一吃就被你化掉了,對不對,你認為說你完全解脫掉。
: 阿如果沒有解脫?
:那你自己看著辦。(),因為你有辦法,你認為你已經解脫掉了,法身是超越它,你認為你已經生死已了,那麼你已經見性了,你一定解脫掉,實相裡頭沒有葷素,你見到了。譬如說啦,我打一個比喻啦,譬如說你這個眼睛有病的人,看到空中有一朵空花,眼睛有病嘛,那你明明看到空中有空花,你說空中沒有花啦,這樣行嗎? 你這個、那種空花會滅掉嗎? 會不會滅掉? 不會啊,你這個眼睛一旦醫好了,空中沒有花,你想要弄個花出來也弄不來,所以你見性以後它不是葷也不是素,那麼你不見性,葷是葷,素還是素。那麼嚴格說起來你喝的水呀,無量的細菌哪,你剛才吃掉無量的眾生了呀,那麼你就暫時這樣嘛,把它當成素啦,你心哪,假如說你現在,你這個素不素都是以你的心,那你心已經沒有葷哪,你吃的都是素,你心一旦葷哪,你吃什麼都不是素。

吃素基本上對這個身體是很好的,吃素呀,一面是對身體有幫助啦,當然這個身體也是生滅啦,那麼吃素還有一個好處,究竟來講呀,就是說本體它沒有葷哪,所以也不能叫它是素啦,那麼假如說你現在到處去親自殺生,因為畜生哪,在殺牠的時候,牠有痛苦呀,那麼我們不願意看到牠的痛苦,這樣的話表示一種慈悲,看不見也就算了,對不對看不見就算了,看見就不要做,盡量不要做。

: 在凡夫位如果吃這個肉,而且殺生哪,是不是還是有報?
: 那你自己試試看嘛。
: 那就要請教你。
: 假如啦,你能夠不吃,凡夫啦,能夠盡量少吃呀,少吃它為妙。
: 如果沒有開悟還是有報。
: 因果看有沒有啊,你在作夢的時候,夢還沒有醒呀,你在作夢的夢中說夢中人家打你會不會痛,有沒有,那你自己,我這樣講你就曉得了,你夢中,你這個夢沒有醒,一直作,夢中有人打你、踢你,你會不會難受啊,你自認幹嘛、踢你、打你都沒關係,那你就這個夢繼續做嘛,對不對,一旦夢醒了,夢中的事沒有啊。

: 那如果我們在參的過程中很容易發脾氣的話,這個會不會有因果關係?
: 這個會,這個脾氣看你對誰發,你不是說故意去打人啦,去幹什麼啦,對不對,這個不要說因果啦,世間的法律呀,也不允許你呀,發脾氣去亂打人、亂罵人,因為我心情不好,我在參禪,我可以打人,法律也不允許呀,世間都不允許這樣呀,對不對,阿你要是,我建議你呀,你要發脾氣呀,你可以準備一間房間。

: 事先不知道阿,事先沒有那個預備呀,突然,比如說同樣一句話要講出去,口氣比較重,這樣子。
:你對世間是不是呀,對人家是不是呀,這個心情會變哪,會啦,阿你那個盡量避免啦,因為不是避免你怎麼樣啦,是會影響到別人,因為你一句話,阿他會去作出什麼事,這個都有可能。

:那就事先告訴人家說我在參禪,請勿打擾
:那這樣子,所以怎麼樣,你這個心能夠稍微參,它是會掀起大的變化,有時候脾氣很大,莫名其妙發脾氣,都會。不過這個是一段時間,一段時間,過了這段時間以後,你會有時候覺得這個心很平靜,喔,很好,很好,很清涼。好,很好,一段時間以後,又來了,因為你這個是妄心嘛,妄想心,它會翻翻滾滾,翻翻滾滾,都會啦,所以我們一概不管,那盡量不要去影響別人,所以很多以前那…………(斷掉)

不過在世間,在都市最好不要,這個心還是會有這個問題,會翻滾,還是需要自己去調適,阿你自己,這個是你的,自己要,好像說要去調適啦,你盡量不要去影響到別人,所以有環境啊,環境啊,那麼最主要你先怎麼樣呢,假如說你還沒有見性,那麼先怎麼樣,先離六根,這樣的話,你就會六根清淨,你就不會說心情不好去罵人,對不對,六根清淨,眼清淨,耳這個根都清淨了,那還要罵誰呀,對不對。那麼六根清淨,我剛才講嘛,不是見性,六根清淨一種清淨相,所以神秀他就是時時勤拂拭,有沒有,勿使惹塵埃,就是要六根清淨,他要到達六根清淨嘛,他說身是菩提樹呀,心如明鏡台呀,時時要勤拂拭呀,不要讓它起來呀,那就是六根清淨,那那個他這樣的話不見性嘛,六根清淨不是見性,我們上次你沒有來,上次有發一個條子嘛,有一百分的那個,有沒有,另外還有一個什麼,實相本心,實相本心,那個相對性,有沒有,都在我相的底下,還是我相,我相都沒有了掉,都沒有解決。

:六根清淨還沒見性,還會不會再被污染?
:六根清淨是污染什麼? 會啊,那是暫時的清淨喔,不是永久的清淨,ㄟ,你白天清淨,晚上你就不清淨,它一段一段,暫時性的啦,所以它要時時勤拂拭,勿使惹塵埃,要保持呀,不是究竟,究竟它沒有污染呀,六祖他怎麼講,本來無一物呀,何處惹塵埃,他沒有污染呀,你這麼樣抹它幹什麼?

: 其實這個心,你不用勤拂拭,你不要理它,它就慢慢越來越清淨。
: 不理它。
: 時時勤拂拭這種作風好像不對。
: 因為時時勤拂拭的話,是一種作病,作病。
: 那個大乘智慧了義錄裡面那個離嘛,那個字呀。
: 知離即是法,我還是有開方便哪,離一切幻境就是法,那怎麼離?看你自己了。
: 作止任滅那個比較不容易去成就,去掌握,有時候好像說被那個……
: 那我們一概不理,不管它啦,我知離即是法,我離開一切的幻境,一切的幻境我都離,那怎麼離看你自己呀,那方法就無量啊,方便就無量。所以我那個「知離即是法五個字,我的法就是要這樣子啊,你知道離開幻境就是法,怎麼離,那看你個人,講也講不完,我是講重點的啦,因為你們來呀,也是很那個啦,也很難得嘛,對不對,我重點講出來,重點講出來,那麼細,那麼仔細的那些,比較細節啦,要講也講很久啦。

:蘇居士,十點多了。
:好,十點半了,阿你們洗澡,明天你們七點起床,七點半我就把那個吃的東西帶過來,好不好,我帶一些早點啦,早點簡單嘛,好不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