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1年6月21日 星期二

悟性禪門

 佛陀發現眾生,有大根器的人假如一味的用經教,教化來教導他們一步一步的來修慢慢的來證,這樣慢慢的來做功夫也實在未免太慢了,乾脆開一個教外別傳的門道,讓根器好的人當下就能夠成就,也就是佛陀在靈山會上,直指人心見性成佛的頓教法門。
悟性禪門的目的是要發揚直指人心見性成佛的頓教法門。
分為兩部分:一部分是說法,一部分是答覆來問。
釋迦佛在菩提樹下成道,成正等正覺的時候,首先就說:奇哉奇哉,一切眾生皆具有如來智慧德相,只因為執著妄想而不能證得;他說一切眾生都有無量的智慧,也具足一切的如來功德莊嚴,和佛是無二無別的,只因為眾生有執著心和妄想心,而不能證道,不能見佛性,不能見性成佛,不能證到不生不滅的如來實相,而枉受生死輪迴六道,在六道中就受無邊之苦。
因為佛陀很清楚,在實相當中佛與眾生是一體的,在一個體性中,佛跟眾生是無二無別的,因為眾生有無明而造成執著和妄想,而這個執著妄想就會造成六道生死輪迴的假象,由於造就六道生死的假象,就會讓眾生在假相當中痛苦不堪,痛苦無邊。


因此佛陀就開演種的法門,種種的方便,無非是希望眾生能夠悟道斷除無明,破除一切的執著妄想,而見到不生不滅的如來實像;在這個體性,如來的實相,也就是禪門所謂的見性,要悟到這個體性,當你真正契入證到如來的實相,也就是見性見到佛性的時候,這個六道生死輪迴的假象,就完全冰消瓦解了,再也不會有了啦!佛陀的時代,佛陀把他稱為成佛。後來禪宗祖師把這個稱為明心見性,一悟永悟,當然在佛陀的時代,眾生的根器也是都不一樣的,那麼要應眾生根器的不同而說法就不一樣,在佛陀說法四十九年當中,應小乘中乘大乘根器的不同,就開演出三藏十二部經典,讓眾生有修行的依據,就好比在黑暗中的一個燈塔,讓船看到燈塔不會觸礁,發生危險,讓他安全到達目的地,這三藏十二部經典就有說出種種修行法門,教化眾生怎麼樣做怎麼樣修行,這個就稱為教下的修行法門,也稱為教化之門,教化的修行,後來佛陀發現眾生,有大根器的人假如一味的用經教,教化來教導他們一步一步的來修慢慢的來證,這樣慢慢的來做功夫也實在未免太慢了,乾脆開一個教外別傳的門道,讓根器好的人當下就能夠成就,也就是佛陀在靈山會上,直指人心見性成佛的頓教法門。


佛陀有一天在靈山會上,人天百萬集在一起要聽佛陀說法,那天佛陀就沒有說法,手裡拿著一朵花,在大眾面前捻來捻去,那麼這個時候,人天百萬都枉措,茫茫然,不知道佛陀是什麼意思,平常法會佛陀都有說法,那麼今天都不說話,拿一朵花在那邊捻來捻去,不知道佛陀在玩什麼把戲,這個時候佛陀的十大弟子之一,大迦葉就對佛陀破顏微笑,佛陀就說我有正法眼藏,涅槃妙心,實相無相,不立文字,直指人心,微妙法門,教外別傳,賦予迦葉做為教外別傳一脈的傳承,那麼教外別傳的頓教法門,便由佛陀傳給了大迦葉。
後來大迦葉傳給了阿難尊者,阿難尊者就傳給商那和尊者,商那和尊者就傳給優婆毱多尊者,後來又傳給提多迦尊者,一直傳到第二十八代達摩尊者,達摩尊者到中國傳佛陀的心印的佛法,佛陀的頓教法門,這個禪,以心傳心的法門,傳到中國來為第一代的中國祖師,達摩尊者也就是達摩祖師。
後來達摩傳給第二代慧可大師,由慧可再傳給第三代僧燦大師,由僧燦又傳到第四代道信大師,再傳給第五代弘忍大師,由弘忍大師再傳給第六代慧能大師,這就是原始頓教法門,我們中國稱為禪。
那麼這個頓教法門,六祖大師就開演一部經典教做:六祖慧能大師法寶壇經,簡稱六祖壇經,也就是現在所流通的六祖法寶壇經,六祖壇經,這一部六祖壇經是學禪的人,禪門的人,很重要的一部典籍,另外還有一部就是金剛經,金剛經也是禪門很重要的經典。六祖大師就是聽金剛經而開悟見性的,所以,他教門人禪門的人要受持金剛經。

 
接下來我們來談一談六道輪迴,眾生受生死輪迴的根本在哪裡,有些修行人他們不知道,甚至修行了十年八年,問他為什麼要修行,他會說要離開六道輪迴啊,要離開生死,那麼你再問他,生死的根本在哪裡呢?他會說:不知道啊,那麼這種連生死輪迴的根本都不知道,說在修行,那簡直是在盲修瞎練,亂修一通,那這樣子,一輩子也到不了家呀。亂修一通,哪會明心見性呢。

你亂修一通,會明心見性才怪呢,我們修行人首先要知道:生死的根本在哪裡。生死的根本在無明,文殊菩薩問釋迦佛陀:當初你老人家是怎樣成道的呢?釋迦佛陀就對文殊菩薩講他說:永斷無明,方成佛道。他說:永斷無明,可見要成就佛道,離開生死輪迴,要下手永斷無明才可以。
這個無明就是障住我們的佛性,不能讓我們離開六道輪迴,這個無明才是罪魁禍首,眾生不能見性成佛,就是這個無明在搞鬼,就好比太陽被烏雲所遮住,大地就見不到太陽,假如把無明了掉,就可以見到不生不滅,如如不動的實相,一旦進入實相裏頭,不會受到生死輪迴,因為在實相的本性中,根本就沒有生死輪迴,一旦你真正開悟見性,豁然頓見本性的時候,一切的地獄天宮,當下就冰消瓦解了。
地獄天宮是怎麼樣呢?當你見性的時候,地獄天宮全部變成淨土,六道輪迴以及一切煩惱,全部變成解脫大海,所以祖師們告訴我們:煩惱即是菩提。為甚麼呢?因為一旦你見到本性不生不滅的佛性,煩惱就全部瓦解掉,匯歸到實相的本體之中了,這個一定要實修實證,才能夠清清楚楚,明明白白,了了見。
我們禪門講究的就是實修實證,假如聽眾對修禪有興趣,願意入禪門來修行,我們非常歡迎。假如各位有興趣學禪,要契入實相的法界中,對禪頓教法門有興趣,都非常歡迎諸位到悟性禪門講堂,大家來探討,大家來研究。

 
在祖師的眼裡啊,全部都是佛,沒有一個眾生,所以,他就教你不要修啊,不要做什麼,要修什麼啦?這些話都是見性過來人的聖話,也就是過來人的見性話啦,當然在眾生位上就不能說不要修,不修永遠是凡夫。
接下來我們來談一談禪門的接眾手法,唐宋禪門歷代祖師的接眾手法,大概都是用直指人心的手法,直指你們的心就是佛,當下要你去頓見如來本性,假如有大根器的人,當下就豁然見性,假如沒有辦法當下見性,禪的祖師也沒有教你要怎麼修,因為真正的禪,已經不講修行的階位問題了,真正的禪本身都是在果位上立論,講的大概都是果位上的問題,禪師他也不跟你講因地上要怎麼樣修,怎麼樣修,在祖師的眼裡,每一個眾生在他眼裡看起來:都是佛,沒有一個眾生,簡直沒有一個是眾生,那全部都是佛,哪裡還又修甚麼呢?哪有佛還修佛呢?沒有這個道理啊!

禪師就教你不要修啦,要證哪,連不要都不要,禪哪,到這裡已經沒有辦法讓一般人理解了啦!也沒有辦法讓一般人相信,這已經是如來境界,假如不是頓見本性的過來人,不會清楚的啦。
這個禪是實相是佛心,在祖師的眼裡啊,全部都是佛,沒有一個眾生,所以,他就教你不要修啊,不要做什麼,要修什麼啦?這些話都是見性過來人的聖話,也就是過來人的見性話啦,當然在眾生位上就不能說不要修,不修永遠是凡夫,因為沒有修你沒有辦法見到如來的智慧實相,永遠是凡夫,永遠不能離開六道輪迴;那麼教你不要修,不要證啦,那些話都是見性過來人所講的的話,不是一的凡夫所能聽懂的啦。


現在我們來談禪接眾的手法:

在唐宋六祖以前,禪門接眾的手法,就是直指人心,指出你們的心就是佛,就這樣而已,到六祖以後,眾生的根器就比較差勁了,禪們到了黃檗禪師,臨濟禪師,他們接眾的手法,就不跟你囉嗦,就用棒喝的手法,用打的,不然就用喝的,你問他甚麼是佛?他劈頭就打你,在打你的當下,就要讓你開悟見性,哪麼在打你的當下,就要你頓見本來佛性,像黃檗禪師的徒弟,臨濟祖師,他三次問他的師父黃檗,三次問三次被打,你問我甚麼是佛?你一問我就打,就這樣子。
後來到了臨濟祖師的時候,他接眾的手法就用喝的,用罵的,你一問他甚麼是佛?他就喝你、罵你,這就是有名的棒喝。
禪門到了明朝以後,眾生的根器那就更差勁了,用棒喝的這種手法已經不行了,連修都不會修啦,後來演變成參話頭參公案,禪門的祖師啊,就叫你參話頭,或者參個公案,就這樣,不會修那沒關係,不會修你就參個話頭或參個公案,要你就參個話頭或參個公案,已經很不究竟了,那沒辦法呀,眾生的根器只有如此啊,叫你就參話頭或參公案,參到開悟為止,最有名的話頭呢,就是:參個念佛是誰?這是禪門很有名的話頭。

禪門在唐宋時代,沒有什麼參話頭的,沒有什麼參公案的,在六祖的時代沒有什麼參話頭也沒有什麼參公案,直接告訴你:你的心就是佛心,你就是佛,不然啊,他就用打的啦,就用罵的啦,就這樣子,他沒有叫你要怎麼修,那麼在黃檗時代呢,臨濟時代啊,用喝的、用罵的,在黃檗時代在臨濟時代他一喝一罵之下,一打的當下,就要讓你開悟見性。

那麼現在人的根器啊,用打的啦,用罵的啦,那根本行不通,假如你稍微打他一下,就生氣,就不來,這樣也不行,那就像有些女生啦,不要說是打他啦,你稍罵他幾句比較重的話,甚至他就哭了啦,回去以後心裡難過好幾天,以後就不來了,那這樣也不行哪,怎麼辦呢?
當然要建立唐宋時代的禪風啊,要靠大家一起來才可以,要靠大家對禪門有共同理念的人,一起來做,一起來發揚。
上一回啊,有一位師兄他對我說:直了居士,假如現在我們要發揚唐宋時代的那種禪的本懷,不是很困難的嗎?我說:當然不容易,不過呢,這個要靠大家,也要靠機緣啦,這一股禪風,要靠大家共同來醞釀,才有辦法,我們現在說法,也是很不得以的做法啦,那麼,所謂說法者,無法可說,是名說法,那麼,假如現在要讓眾生啊,像唐宋時代的那種禪風再來發揚,那非常不容易,當然這一股禪風呢,要慢慢來醞釀,將來或許還可以行得通。
那麼,一個開悟見性的人呢,他會很清楚,禪是說不得的啦,禪可以說不能修啦,禪是佛心,是不言修的啦,假如要你修的,那已經不是禪了啦,禪是佛心,禪是如來境界,真正的禪,那有你開口之處啊,如來實相還有甚麼法可說呢,真正的禪連文字都不立,你還說甚麼法呢,對不對,那麼假如都不說啊,大家老遠跑來聽我說法,那我一句話都不講,我一上台,啪,打一下桌子,那就下來,或者我拿一個籃球,晃一下,丟給你,那我就下來,那就回去睡覺,也不見人,那你們又了解多少,你們會感覺到,豈有此理,我老遠跑來聽你說法,就看你拍一下桌子 ,丟一個籃球,就這樣子,就結束了嗎?那這樣也不行哪。
假如根器好的,一拍桌子或丟一個籃球的當下,就開悟見性,那麼,這是最好的啦,不過,一般人是沒有辦法當下開悟,所以在沒有辦法的辦法,只好勉為其難哪,很無奈的,慢慢跟你講,慢慢跟你講很多種種的方便,慢慢跟你開演啦,也只好如此,那不然要怎麼辦呢?不然你也沒有辦法當下開悟、當下見到你的如來實相啊。

那麼有些人哪問我:到底要怎麼樣才可以開悟呢?

那麼這個開悟的機緣呢,要看個人的根器跟機緣啦,也不是隨便就能開悟,假如啊,我拍一下桌子,丟一個籃球的當下,你就開悟見性的話,那也是你修行了差不多接近見性的階段了啦,差不多百分之九十九了啦,只差那麼一點點,那麼在我一拍、一喝、或是一丟的當下,就豁然頓見本性,要不然,桌子髒,每天你都在拍桌子,怎麼不開悟呢?丟籃球、你也常常在看籃球賽啊,怎麼沒有開悟。
釋迦牟尼佛目睹明星而開悟,你也常常看到天上的明星,怎麼不開悟呢?
六祖是聽到金剛經而開悟的,那麼普天之下,聽到金剛經的人多的不得了,怎麼都沒有開悟呢?


 

我說:你根本是在妄念上做功夫的啦。在禪門來講,這是一種禪病,歷代的祖師啊,也告訴我們,在妄念上做功夫的話,是 病非禪哪,這一類的人,是一種癡頑漢,癡人的癡啦,頑固的頑啦,癡頑漢是對禪不了解,不了義的人才這樣做的,你這樣除煩惱、斷雜念,是除不盡、斷不完的 啦,你今天除了,明天照樣生起,你白天斷了,晚上煩惱照樣生起,這樣簡直就沒完沒了了啦;斷不勝斷、除不勝除。


現在我們來談一談,修行上有很多走錯路,像很多人都在妄念上做功夫,很多修行人都有這種毛病,在妄念上做功夫,要把念頭斷掉,要把心滅掉,要止住他,這些呢,都是禪病。

有一位聽眾他問我,他說直了居士:我平常很用功在修行,我已經修了十幾年,但是,還有很多雜念會生起來,還有很多煩腦會莫名其妙生起來,我每天在打坐的時候,心好像比較清,但是,一不打坐,心就控制不了他了;面對社會人群的時候,心他又不清淨了,我覺得這樣修行十幾年了,煩惱還在,那要怎麼辦呢?他在問我。
我說啊:像你這樣修行的話,一萬年也沒用啦,這樣不會見性的啦,那麼,他一聽就很驚奇的對我說:為什麼呢?
我說:你根本是在妄念上做功夫的啦。在禪門來講,這是一種禪病,歷代的祖師啊,也告訴我們,在妄念上做功夫的話,是病非禪哪,這一類的人,是一種癡頑漢,癡人的癡啦,頑固的頑啦,癡頑漢是對禪不了解,不了義的人才這樣做的,你這樣除煩惱、斷雜念,是除不盡、斷不完的啦,你今天除了,明天照樣生起,你白天斷了,晚上煩惱照樣生起,這樣簡直就沒完沒了了啦;斷不勝斷、除不勝除。
因為你要知道,這些煩惱也好啦,雜念也好啦,是從哪裡生起來的呢?他是從第八阿賴耶識無量無邊的種子現出來的,那麼經過第七末那識的傳輸加以執著,第七末那識他有執著性,加以第七識的執著,而在第六意識起作用,這就好比洪水、像瀑布一樣無量無邊,那麼洪水你可以堵得了他嗎?可以用堵的嗎?堵不住的啦,你只在第六意識做功夫的話,那是一種很笨的做法,你應該怎麼樣?你應該從第八識下手,直接找回你的佛性,佛性一找到以後,佛性做主人,整個第八阿賴耶識整個就被解決掉,連你的我執、法執、空執,原先你所建立的一切執著性,到這裡全部被解決掉,全部冰消瓦解,第八阿賴耶識轉變成大圓鏡智,第七末那識、第六識、以及前五識,全部解脫掉,而匯歸到如來的佛性之中,以後,你的起心動念,全部都變成佛性的妙用,你再也沒有執著妄想了,這樣才能徹徹底底的解決掉,禪門叫做直截根源,找到你的源頭佛性啦。六祖大師稱之為:直了成佛。

那麼,這一位聽眾聽我這樣講,就非常的高興,喔,原來我以前走了很多冤枉路啦,那麼,我就對他說啊,沒關係,走冤枉路,走錯路沒有關係,在錯誤中也可以成長啊,在錯誤中也可以學會啦。

以前哪,有很多人哪,也在浪費光陰哪,也跟你一樣在妄念上做功夫,像這一類的人走錯路,那就很冤枉啦,不是你一個人哪,很多人都走錯路了啦,這位聽眾他就說:直了居士啊,假如我今天沒有聽你這一番的講法呢,不知道還要走多少冤枉路啊,我說沒有關係啦,現在你已經知道了,你直接找到你的佛性,那很快,離開一切相對性,趕快契入你絕對的本體啦,你的佛性就顯現了啦。
永嘉大師證道的時候啊,也就說:直截根源佛所印,摘枝摘葉我不能,永嘉大師啊,他證道的時候說啊他說:我不能在樹枝樹葉上拔啦,我要這棵樹死掉,假如在拔樹枝樹葉的話,那沒完沒了啦,拔不勝拔啦,只要把這個根挖掉,如果要這棵樹死掉的話,要把樹的根挖掉,那就好了,樹一定會死掉,如果在拔樹葉的話,那沒完沒了啦,拔不勝拔,那麼像你這樣天天打坐的話,想要把心弄清淨的話,你打坐的時候,好像心比較清淨,不打坐的時候,你這個心就好像不清淨了啦,那一定的啦,有清淨就有不清淨,清淨和不清淨這是相對法,不是佛性,很多人會誤認這個淨緣為佛性,那麼在相對中打滾呢,或者你墜在把淨緣當成佛性,那就不對,假如你在相對中打滾啊,那永遠是凡夫啊,一定見不了佛性的,你每天都要在那裏打坐,那沒完沒了啦,假如你身體有病,要打坐、要數呼吸、要調氣,這個身體比較健康,甚至呢要練練氣功,要這個身體強壯一點,那是可以的,假如你要打坐來開悟見性,那不見得會見性,你叫人要數呼吸、要調心,要數氣,那我問你,死掉以後,他這個呼吸會在哪裡呢,你又怎麼調呢?

禪門不主張要打坐啦,像禪門的祖師:六祖大師他就不主張要打坐,在六祖壇經裏頭,六祖說:生來坐不臥,死去臥不做,一具臭骨頭,何為立功課。

因為禪門上乘的心法,他不會叫你在妄念上做功夫的啦,不是我這樣講的呀,六祖也這樣講啊,對不對,假如禪門祖師六祖講的話,你都不認同的話,那你也說你是禪門的人,你也在修禪,這樣人家是不會相信的啦,對不對。

 
另外還有一位聽眾他問我,到底要修哪一種法門最好?
我說啊:沒有甚麼好不好,沒有甚麼好壞的啦,你能夠開悟見性就好,法門本身只是一種方便,本身只是一種手段啦,不是目的,一切的法,都是方便的啦,包括我所說的法,包括歷代祖師所講的法,包括釋迦佛所講的法,鐵定都是方便的,法絕對不是究竟,假如是究竟的話,那任誰都講不出來,因為那已經超越相對的啦,絕對是已經超越相對中的了啦,佛陀也說:我講經說法四十九年哪,沒有說著一個字喔,現在我們講的啊,像:無相啦、不生不滅啦、如如不動啦、明心見性啦,那都還是一種假名安立啦,要不然就沒有辦法講了啦,不知道要安甚麼名字啦,對不對,那都一種假名的啦,你像佛也好啦,這名稱都是釋迦佛、釋迦牟尼佛權設的一個假名,佛這個名稱呢,釋迦佛所權設的一個假名而已啊,那麼眾生也是如此啊,你有妄想心,有執著性,他就權設這樣就叫眾生啦,假如你沒有妄想心也沒有執著性,那他就權設一個,你這樣就叫成佛啊,那麼當你頓見本性的時候,在本性裏頭也沒有成不成佛的問題啊,也沒有見不見的問題啊,也沒有誰見誰不見啊,沒有說誰成佛誰不成佛啊,那些都建立不起來的啦,當你豁然頓見本性的時候,這一些名相啦、執著性啦,妄想心哪,全部冰消瓦解,這要實證啦,假如沒有實證的話,那不會清楚的啦,實證過來的人他就清清楚楚、了了見。
在禪門你要怎麼修,禪師當然,他不能說不可以,要怎麼樣修都可以,他沒有一定的成規成法,也沒有一定的法門啦,法門只是方便的啦,那麼只要你能夠頓見本性就可以,你用甚麼手段、用什麼辦法都可以,沒有一定說你要修甚麼門道,沒有。
禪門他是以無門為法門,那麼無門也等於說,處處都是門哪,不跟你設門道啦,假如一定要你怎麼樣修、怎麼樣修,一定有限制,已經把你設限了,給你設限有種種的門道啦,那這樣反而更慢,禪門就不跟你設限、設門道,怎麼樣修都可以,只要你能夠明心見性、頓見本性就都可以,那就可以了啦。
法呢、沒有甚麼好壞,沒有哪一個法好,哪一個法不好,哪一個快、哪一個慢,都沒有,只要有效,你能頓見本來佛性,那就是可以,那就是最好的啦,沒有說哪一個一定要修,一定要修哪一個法門,禪門他是沒有這樣設限的。
 
有一位師姐他在問我:他說靜坐的時候啊,他會看見很大的光芒,甚至比太陽的光還要光明、明亮,是不是常極光淨土?

我對他說:不是,這是生滅相,不是常極光淨土,你打坐看到光,那我問你:你現在不打坐的時候,你還看到光嗎?
他說:沒有。
我說:那不就結了嗎!那是生滅哪、無常哪,哪裡是常極光淨土呢?你還在我相的範圍啊,沒有離開我相的範疇,因為你還有一個我在啊,還有一個光被你看到啊,相對立的能見所見都還在,哪裡是什麼常極光淨土呢?所謂常極光淨土啊,如來的佛性,不是有一個光能被你看到,光是屬於色相,金剛經告訴我們:若以色見我,以音聲求我,是人行邪道,不能見如來。你不要執著光,哪怕你見到再大的光,都是生滅相,絕對不是不生不滅的本來佛性,那麼這一位師姐啊,他聽我這樣講,覺得很失望。
他就問我:那要怎麼辦呢?
我說啊:你還是要找回你本來的佛性,那麼佛性被你一找到以後,一切你就了了見啦,那不用我再講,你也非常清楚,要實證,你一定要找到佛性,要不然的話,在生滅相裏面打滾,永遠到不了家的啦。


 
現在我們來談一下甚麼是宗教?
那麼甚麼是宗教呢?一般哪,百分之九十的人,都搞不清楚:甚麼是宗教?那麼,甚至有很多修行人呢,也搞不清楚,甚麼是宗教?以為宗教都是一樣的嗎,宗教都是勸人為善的嗎,對於這個宗跟教兩個字呢,的意義啊,弄不清楚,糊里糊塗,以為是一樣,那麼現在我們要把他分清楚。
甚麼是宗教?這個宗跟教,他是有非常大的不同,釋迦佛陀的時代呢,他教眾生要修行,修行的主要目的啊,是要解脫生死,離開六道輪迴的痛苦,教眾生啊修行成佛,那麼在指導眾生修行成佛的過程啊,就分為兩種不同的方法和門路,當時啊,佛陀就把他分為宗門和教門,那麼這個宗門和教門的門路加起來,就稱為宗教,那為甚麼釋迦佛陀要把修行的過程分為宗門和教門呢?
因為啊,當時的人,根器有好有壞,和現在的人是一樣的,有上根人也有下根人,那麼佛陀在度眾生的時候,對於智慧高的人,也就是上根器的人,他就用宗門的手法,讓他們很快的成就,那麼對智慧低的人,就是下根的人,他接眾的手法,就用教門,一步一步很慢的,要怎麼樣做,要怎麼樣修,就是等於一步一步來啦。

 佛陀度眾生的手法,有用宗門的手法,也有用教門的手法,那麼宗門跟教門,兩個手法加起來,稱為宗教,我現在這樣講,相信大家現在就可以清楚甚麼叫做宗教了。


現在我們來談一談佛陀度眾生,所用的宗門和教門有甚麼不同,首先,我們來談什麼是宗門。

宗門又稱為禪門,這個門道呢,是佛陀對於有智慧的上根人度他們的快速手法,要他們一超直入如來地,很快的讓修行的人頓悟無生、證菩提,證入不生不滅的實相,跟佛平等無二,因為釋迦佛啊,老早老早就成佛了啦,他是來娑婆世界示現的啦,度眾生的啦,做給眾生看的啦,當然他也很清楚,眾生的根器,對有智慧的上根人哪,他就用宗門的頓悟頓超的手法,一下子就讓你成就,一悟即至佛地,叫你一悟永悟,解脫生死,解脫六道輪迴,永遠不再變成眾生,在生死海裏頭打滾,那麼這個法門就叫做宗門,也叫做禪門,就是很快很快讓你見性成佛一悟永悟,也稱為頓悟法門。
那麼什麼是教門呢?
教門哪,也就是教化之門哪,一步一步來做的啦,教門是有規定的啦,慢慢來,這種法門呢,是漸漸的,等於是慢慢磨菇啦,教門就是教化之門,慢慢來磨菇,我講一個比較坦白的話啦,就好像大人教三五歲的小孩子在那裏玩玩具一樣啦,大人教三五歲的小孩子玩家家酒一樣啦。

那麼佛陀為什麼要用教門、教化之門來接引呢?

因為佛陀也知道啊,下根人是沒有辦法的啦,智慧不高,只有這樣慢慢來啊,我打一個比喻啦,比方說,一個大學教授,他要教一個三五歲的小孩子,假如他要教一個三五歲的小孩一身的學問的話,那你看他要怎麼辦呢?假如你一下子要他做功課、做學問的話,不但這個小孩沒有興趣,不肯和你一起玩,不肯和你一起做功課,他還會罵你喔,他不但不做功課作學問,他甚至還會打你欸。
假如你拿一些糖果、拿一些玩具,和他一起玩的話,那他就很高興,天天都要找你玩,那麼當然小孩他也會長大,對不對,那麼這個教授假如天天和小孩一起玩,假如三五歲的時候跟他玩一玩還可以,假如這個小孩他已經長大啦,那你不叫他把玩具丟掉,教他功課的話,那就太對不起這個小孩子了啦。這個小孩已經天天長大,變成大人了,你還天天和他玩玩具,那不叫他把玩具丟掉,那太對不起這個小孩子了啦。
佛陀的時代也是一樣啦,在下根人的時候啊,那一定要講種種的方便啦,種種的門路啦,一定要他一步一步來做啦,不然的話,也沒辦法,不能叫他頓悟頓超,那只能這樣做啊,慢慢的來教導他們哪。
不過啊,修行的人哪,一直在原地打轉的話,像我剛才講的一樣,老是像三五歲的小孩,老是在玩玩具,那已經長大了,一再玩玩具,我們就認為啊,這樣就不行,修行就沒有上路,也等啊是在原地打轉啦,這樣的話,那你到甚麼時候才能夠明心見性呢?這樣那就很可悲。
不過,我們回頭來看今天的修行人哪,我們看看今天的修行人是怎麼樣呢?
現在是末法時期啊,末法啦,那麼末法的眾生哪,當然非常可憐,修行老是在原地打轉,好像我剛才講的,老在玩玩具啦,像三五歲的小孩玩玩具啦,一味的在玩,假如你一味的在玩玩具啊,我們認為這樣修行沒有上路很可悲。

當然找一個明眼人來做你的善知識來指導,那是有必要的,就是跟你的師父,那是有絕對的關係啦,假如你找到一個真正的明眼善知識,也就是一個真正開悟見性的人來指導你,當然你就不會走冤枉路,那麼假如你拜一個糊里糊塗的人,來指導你當師父,那麼他不開悟,你一輩子也是原地團團轉,方向都搞不清楚,都有可能喔,那像狗在咬自己的尾巴一樣,狗啊,在咬自己的尾巴啦。永遠在那裏團團轉啦,團團轉。轉、轉不停,那就很可憐。

當然,一個做徒弟的人哪,也沒有能力判斷到底哪一個師父,是真正的開悟、真正的見性的過來人。
現在啊,是末法,那麼大部分的眾生呢,都是皈依出家眾,那麼看哪一個出家人名氣比較大,就皈依哪一個,看哪一個出家人長像比較好,就去皈依哪一個,因為啊,末法的眾生啊,各個都是著形著相的啦,沒辦法,

末法的眾生啊,修行大多都是湊熱鬧的啦。哪個地方熱鬧就往哪邊跑,跑一輩子,也一樣在跑,就很少人要去真正契入本性,真正找一個明心見性的來師父指導自己,讓自己有開悟的機會。
那麼古時候的人啊,根器比較利,他們千山萬水目的就是要找一個過來人指導自己,讓自己能開悟見性。
那麼古時候開悟見性的人,不管是出家人也好、在家人也好,有些人是名不經傳的啦,也收不到幾個徒弟,你要去見他啊,他都不理你,何況收你作徒弟呢?古時候很多修行人,明心見性以後,乾脆都跑到深山裡面去,不管出家也好、在家也好,也不太愛理人啦,你要見他,他不一定要理你,他們知道啊,眾生難度啊,假如要收你作徒弟,一定要看看你這個人行不行,假如不行的話,他都不要收你,不像現在的人,來了就好,來了就收,有了就好,統統來皈依,人越多越好,甚至大作文宣,大作廣告,用拉的,拉越多越好,古代的人啊,不會這樣,真正開悟見性的善知識啊,有些啊,都不太愛理人啦的,他們很清楚知道,眾生難度。
你要跟他講實話,要對他說實相,他不相信,一定要說一些不究竟的東西,來哄他,他才會高興,沒辦法,眾生皆是如此,歷代有很多開悟見性的人,他們哪,乾脆不度,所以啊,禪門就越來越沒落了啦,直到現在,禪都已經快要滅了啦。

那麼,宗門和教門最大的差別啊,就是,宗門是指直指人心、見性成佛的頓悟法門,是一超直入如來地的頓悟法門,就好比我們要從台北要到高雄去,那麼當然,從台北要到高雄去,就有很多的交通工具可以利用,那麼,有些是叫你要去坐飛機啦,當然你也可以坐火車,也可以坐腳踏車,甚至可以用走路去,不過宗門,他很利很利,他都叫你坐飛機,一悟即至佛地,好比呢,我們台北要到高雄去的話,那麼他就叫你坐飛機,一飛就到高雄,非常快。

另外呢,教門他就是慢慢來,他跟宗門就不同,教門下的修行法門他就是教你要慢慢來的,比如從台北要到高雄,有的叫你坐火車,叫你坐汽車,有的叫你坐腳踏車,慢慢來的,等於是很磨菇啦,很磨菇啦,這個當然是對下根人很沒有辦法的辦法啦,指有這樣慢慢磨菇吧,對利根的人,就不可以這樣,他教你一悟即至佛地啦,一悟永悟,很快的讓你成就,不叫你在那邊磨菇。
我們這個宗門啊,也就是禪門,是一超直入、頓悟法門,跟教下的法門是有很大的不同,那麼釋迦佛所傳的頓悟、以心傳心的這個宗門呢,也稱為禪門,跟教下是不同,釋迦佛在經典上所講的,慢慢修行的各種法門,稱為教門,宗門跟教門這兩種加起來,簡稱為宗教。

禪的頓教法門到唐宋以後呢,越來越沒落了,禪到了明代、清代,越搞就越不像話,把外道所修的禪定拉進來,和禪混為一談,最要命的,就是把外道所修的禪定,取代禪,後來的人,以為禪定就是禪,這就是銀行貨幣學上,有一個名詞,叫做劣幣驅逐良幣,這很要命,現在很多人很奇怪,講的是六祖壇經,修的居然是外道的四禪八定的功夫,把六祖大師講的話,不當一回事,有的執著看境界,修到三禪、四禪,境界會怎麼樣、怎麼樣,修到虹光身出來,境界會怎麼樣、怎麼樣,都忘了金剛經釋尊所交代的話,金剛經說:若以色見我,以音聲求我,是人行邪道,不能見如來。自己已經走入邪道了,自己也不知道,還沾沾自喜。

這些上一次有講過,就不再重複講。

 
現在我們來看一看,禪門要看甚麼經典。
禪門要看甚麼經典比較恰當呢?
要看三部經典作為指南,一部是金剛經,一部是心經,另外一部是六祖壇經,有這三部經典作為指南的話,做為一個燈塔,你就不會走錯路,而且你可以用這三部經典,檢定一下別人所說的法是對、是錯,你有這三部經典,一個人講法是對、還是錯,假如一個人所說的法,違背金剛經,違背心經,違背六祖壇經,那你敢跟他一起修行嗎?釋尊金剛經不是這樣講的啊,觀世音菩薩的心經不是這樣講的啊,六祖大師的六祖大師法寶壇經也不是這樣講的啊,那這樣你敢跟他一起去修嗎?你不會跟他一起修啦,你會知道這些人還是在亂搞的,還是在亂修亂講的啦,那你知道就好,不要到處去講。
我們禪門要看:金剛經、心經、六祖法寶壇經,這三部經典非常重要,等於是一個燈塔,不會讓我們走錯路啦,而且,我們也可以檢定一下,是不是真正的有上路,可以用這個經典來檢定一下,也可以檢定一下別人法是對、還是錯,所以這三部經典非常的重要,大家要看:金剛經、心經、六祖法寶壇經。

 
現在我們來談一談禪門對修行人的判定原則。
禪門對修行人他的定位非常簡單,只論你明心見性了沒有,本性就是佛,離性無別佛,你不見性,全部給你歸類為眾生,他的判定原則非常的簡單,簡單的說,你不是佛,就是眾生啦,不要說聲聞四果羅漢是眾生,連十地菩薩、等妙二覺,那種大菩薩,也都給你歸類為眾生,禪門哪,禪門祖師的判定就是這麼簡單哪,不是佛,就是眾生,禪門哪,他不跟你囉嗦,你明心見性、就是見實相;你沒有明心見性、不見實相,全部給你歸類為眾生,他的劃分就是這麼簡單。
禪門在佛陀的時代,沒有甚麼宗派之分哪,禪門傳到中國以後,在六祖大師以前,都沒有甚麼宗派之分,那麼,演變到最後啊,宋朝以後到元朝、到了明朝啊,演變到現在,已經成為五花八門了啦,一團糟,真正的禪呢,已經沒有人在講了啦,沒有人在講禪了啦,一般的都是在講外道的四禪八定,一些人也不知道啦,以為四禪八定就是禪,那已經是一團糟了,現在啊,沒有開悟見性的人也在寫書,你寫一本,他也寫一本,大家都在寫書,抄來抄去,都在名相上打轉啊,沒有真正要下功夫頓見本來佛性,自己不見性,當然也不可能指導別人見性哪,最糟糕的就是,很多剛剛學佛的人不知情,隨便買一本書來看,有些人就在市面上隨便買一本經典的翻譯本來看,那這個問題就很大,因為有的人自己根本就沒有開悟,把佛陀的經典亂翻一通,加上自己的意見,依文解意,離佛陀的本意十萬八千里了,什麼經他都翻,市面上到處都有呀,不信各位可以到市面上到處看一看,什麼經他都翻,那初學佛的人不知情,以為是這樣,那會被害死啦,真是罪過。就好像瞎子在對瞎子說前面的風景一樣,你瞎子再怎麼樣說,怎麼樣揣測,怎麼樣模仿,怎麼樣去想像,都不是原來的風景哪。
瞎子說前面的風景不管你是在甚麼樣想像,怎麼樣猜測,怎麼樣講,都不是原來的道地風景啊,你怎麼樣講都不是,你用猜的,用揣測的,用想像的,跟實際的風景離了十萬八千里了啦。
現再的修行人以為行善、做好事、幫助人,就是在修行,以為這樣就是修行,沒有真正要下功夫去了脫生死輪迴,離開六道,有的想要了脫生死的人,無從下手,甚至於走錯路,走到外道的種性,自己也不知道啊,迷迷糊糊,自己跟一團人瞎胡鬧,自己也不清楚,這個我們不要再講下去,再講下去會被拖出去打一頓都有可能,佛度有緣人哪,一切隨緣。
佛陀的時代,佛陀要那些羅漢迴小向大,叫那些羅漢放棄那些不究竟的東西,羅漢都不肯,佛陀講華嚴了義經的時候,五千羅漢都不信,退席不聽,只有大菩薩,才留下來聽佛陀講了義經,沒辦法,佛陀的時代都這樣子,何況現在呢?佛陀的那個時代,都沒有辦法讓那些羅漢都要相信,何況是現在。
假如我現在講一些境界啦,講一些比較怪異神奇的啦,或者講一些神通啦,馬上就會有一堆人來要學,假如我現在講的是實相、不生不滅的佛性,講禪,那很少人要聽啦,沒關係,隨緣啦,假如有根器好的、真正要契入如來實相、頓見本來佛性的,要了脫輪迴,要徹底的追究一番,讓自己真正討個分明,那歡迎各位你來入這個禪門。

 
禪就是佛心,也就是不生不滅的如來實相,禪宗稱為佛性,禪宗祖師要求的也就是要證道這個不生不滅的這個如來實相、佛性,才算成就到家啦,當你真正明心見性、見到不生不滅的如來實相,由實相、佛性當中,又能隨緣感現,而起無量無邊的妙用,在妙用中,對境永遠不會污染,也就是,當你一旦見到佛性,這個佛性不但是不生不滅,你要怎麼樣用,他麼樣也不會污染,你再也不必管他,他永遠跟你再一起,你再也不用修了。
假如沒有明心見性的時候,這個佛性怎麼樣見都見不到,但是假如你一旦豁然頓見本性以後,那這佛性你想要甩他都甩不掉,他永遠跟你再一起,永遠在如來的大定之中,你就永遠在大定之中,稱為一悟永悟,這樣才是真正的禪。

到了明朝,禪呢,他上乘的心法,很少人知道,後來就亂修一通,把四禪八定認為是禪定,這是大錯特錯,四禪八定在佛陀的時代,佛陀稱他為外道種性,釋迦佛陀最初出家的時候,就是跟外道學習四禪八定,後來發現這樣做不對,就趕快離開外道所學的四禪八定,佛陀為甚麼不學習外道的四禪八定呢?因為四禪八定他不究竟,四禪八定他會退轉,也就是我上次講的,很多修行人在妄念上做功夫入定,當你打坐的時候,念頭就好像比較清淨,那麼當你不打坐的時候,你的心他就不清淨了啦,不相信你三五個月不打坐,很多人他都不敢一天不打坐,他發現,假如不打坐的話,他的境界就會退了啦,假如三五個月不打坐、一兩年不打坐,他就發現那個境界退下來了啦,這不是究竟啦,不是究竟,變成你永遠要打坐,沒完沒了了啦,哪怕你打坐、四禪八定最高的境界,你打坐到了非想非非想天,照樣會退轉,修四禪八定他最大的問題,就是會退轉,你不修他就退轉,那這樣就沒完沒了了啦,不是究竟哪,佛陀時代稱他為外道種性。

很多修四禪八定的人哪,他們要天天打坐,每天像石頭一樣,像土地公公一樣,動也不動修三五個小時,每天要打坐,甚至整天要打坐,他們說:只管打坐,整天打坐啦,因為他們發現,假如不打坐,以後會退轉,境界會退下來,又要重新開始,所以他們必須每天打坐,沒完沒了,佛陀就看清楚,這樣修行不會究竟,所以捨棄不要。
宗門禪門大師、六祖大師,也很清楚四禪八定不究竟,所以也反對禪門的人打坐,修四禪八定,六祖對們人說:你們這些打坐、修四禪八定的人,那真是:生來坐不臥,死去臥不坐,一具臭骨頭,何為立功課。在罵那些走外道不究竟的門人,走外道的路、不會究竟,所以他說:我這個禪門,只論見性、不論禪定解脫,六祖壇經說得清清楚楚,我只論見性,其他的,不跟你談哪,禪宗的祖師不會跟你講那些不究竟的東西啦,六祖大師他很清楚,真正的解脫,真正的大解脫,只有明心見性哪。見到如來實相、不生不滅,才是真正的大解脫啦。
我常常在講,修四禪八定根本沒有辦法離開我相的範圍,你只要找到你的佛性,見性之後,你不用再修,佛性永遠跟你在一起,永遠不生不滅,他永遠不會污染,不管甚麼時候,白天也是這樣,晚上也是這樣,你吃飯的時候,他是這樣,你睡覺的時候,他也是這樣,不管甚麼時候,他永遠如此,到這裡就無功可用、無行可修,大事明白,如來實相原來如此。
我們禪門祖師,像六祖大師,要你一超直入如來地,要你一悟即至佛地,要你見如來的實相,要你見法身,要你真正解脫入佛道,永遠不會變眾生哪,這要實證的,不是用嘴巴講的,用嘴巴講的沒有用,假如你只去了解某些道理,就了事的話,那不是禪的本懷啦,禪他是要你實證的啦,假如不是實證的話,你道理了解的再多,經典講的再好,你講的再透徹,一口氣不來的話,無常一到,這一些通通沒用,假如你不是真正見本性,見到如來實相,無常一到,這一些通通沒用,照樣輪迴下地獄,我們禪門講的是實話,不跟你講好聽的話,講好聽的話沒用,講好聽的話,等於是害你啦,只要你不開悟見性,閻王老子、無常小鬼,不會跟你客氣的啦,只要你被他看見,只要你能被他抓到,他照樣抓你,絕對不會跟你客氣,我打一個比喻啦,假如你到森林裡去,遇到了一隻兇猛的大老虎,老虎要吃你,你跟老虎說:老虎啊,你不要吃我啊,我是好人哪,我是唸佛的人哪,我會講經說法呀,請不要吃我,那這樣可以嗎,不可能,只要你被他看得見,只要你能被他抓得到,他管你好人壞人,照吃你不誤啦,對不對?我們修行人也是一樣,只要你不開悟見性,六道輪迴不跟你客氣,你道理講的再透徹,無常一到通通都沒用,假如你開悟見性,見到實相,你的心入了實相無相的如來境界,一切如來同體,那誰也拿你沒辦法呀,看也看不到你,抓也抓不著你,摸也摸不到你,到這個時候,誰能夠把你怎麼樣呢,對不對,你的心已經進入如來實相啦,與佛平等無二,無形無相,那些無常小鬼,看也看不到你,摸也摸不到你,那閻羅老子他又能把你怎麼樣呢,這才是你的保障哪,要見實相,要入如來的實相、不生不滅。

 
我們來講:禪的本懷。
禪他不言修,禪是釋尊所傳,直指人心、見性成佛頓悟最上乘心法,以心傳心,他不傳別法,直接指出你們的心,就是佛,當下你就要頓悟無生,頓悟見性,直接了當,禪他的層次高到沒有一點要修的味道啦,禪既然是直指人心,就不言修,要你修的,那鐵定不是禪,是方便道,禪既然指著你們的心都是佛,就不應該教你修啦,禪既然是佛的心,那麼哪還有佛的心還要修的佛?那要怎麼修呢?

禪從釋尊捻花傳大迦葉,到阿難、菩提達摩,一直傳到中國六祖大師,都是直指人心、以心傳心,他不傳別的啊,我們看不出來歷代祖師要你怎麼修,因為你要修,本身是個大問題,歷代祖師他們很清楚,因為你要修,要修本身就是法執,如果你沒有法執的話,你幹嘛要修?對不對?

現在眾生很要命,自己建立一個我執出來,然後跑到道場去,說要修行,又碰到一些迷糊的鈍根法師,給你甚麼法、甚麼法,給你一大堆的法執,那麼我執和法執都建立起來,這算甚麼禪哪?我執禪呢?還是法執禪呢?眾生他自己建立一個虛幻的身心出來認為是我,已經很要命了,那麼如果你再認同這個虛幻的身心假象是他,然後再給他一些法門修行,那簡直是:癡人在說夢話,錯得很離譜啦!這是一種非常要命的做法,問題是碰到這種鈍根阿師,你只有自認倒楣呀,一盲引眾盲,他一輩子團團轉,你也團團轉,他不見性,你也不見性,碰到這種鈍根阿師,有甚麼辦法,只有自認倒楣而已啊。
現在末法,很多道場,不但我執很嚴重,法執更嚴重,你一去,不是教你打坐,就是教你數息啦,調心啦,怎麼觀哪,來這一套,甚至於教你怎麼樣把念頭停掉,停止的時間越長越好,你的功力就越高,現在打禪七的道場,你去看一看,鐵定是這一套,那在那裏亂搞有甚麼用呢?六祖再罵的東西,你又拿出來做,那你也在講六祖壇經,好在六祖已經圓寂了,不然的話,假如六祖現在還在,那不把他氣死才怪。
我認為要接引眾生的話,倒不如像歷代祖師,用打的、用罵的,來得直接了當,因為這樣不會有種種的法來障住你呀,不像現在一些迷人,一直要去求甚麼法甚麼法,人家拿了一大堆的法執來障住你了,已經用法來障住你的本性了,你還一無所知,沾沾自喜,有的還說甚麼法喜充滿的,這個,以後你還對禪有一些認識了解的話,你就會知道了,假如你碰到了一位真正的善知識,他不會給你甚麼法,本無一法可得,哪有甚麼法呢?你要建立一個假象出來,馬上就把你粉碎掉,那才是真正的善知識啊,在粉碎的當下你就要開悟見性,那要不要見性,能不能見性,就看你個人哪?

一個見性的人,你問他:甚麼是佛?他反而很難回答你,他發現甚麼地方都是,又很難開口,一開口就錯,因為一開口,就落入相對法,一有相對,就是生滅,一有生滅,就不是禪。譬如說:如來者,無來也無去。這一句話,這一句話是金剛經的一句話,這一句話在講實相的本性本體,但是這一句話一開口就落入相對,因為你講:如來者,無來也無去。之前,已經先建立來去相了,假如你沒有建立來去相,為什麼說:如來者,無來也無去。呢?對不對?那釋尊也非常清楚,這一些話都不究竟,所以,釋尊後來又說:假如你認為如來有所說法的話,那你就是在謗佛,把他自己講的話,全部否定掉,為什麼?因為釋尊很清楚,這一些在實相中都建立不起來的,禪本身不講修的問題,這一點,我們要有胸量去接納他。

禪是佛心,那佛心哪要修甚麼呢?禪他的層次高到,等於是入佛道,那入佛道還要怎麼修呢?一個見性的人,你問他:甚麼是佛性?甚麼是實相?他很難回答因為見性是靠實證的,那實證過來的人,他清清楚楚,不是用語言文字能夠表達的啦,你問他:甚麼是佛?甚麼是本性?他一開口回答你,等於是南轅北轍,與他所實證的佛性,實在是了不相干啦,那他自己也清清楚楚,講都講不出來,不然的話,歷代祖師怎麼說:諸佛法印,非關文字呢。變成回答你也不行,不回答你也不行,兩難哪。

現在學佛的人很奇怪,一直向外去馳求,一直在研究那些名相,有很多佛教的學者,一直在研究名相,有些在勸人家去讀佛學院的,說得口沫橫飛,有的跟人家講甚麼道理,甚麼道理的,要人家按照他的甚麼道理來做,那我可以肯定的告訴你,你今天認為有道理的,過幾天,你就會認為這個道理沒有道理了,你今年認為有道理的,過幾年,你就會認為這個道理不對,不是道理了,那麼,到底甚麼才是道理呢?

禪他不講道理的,法爾如是,沒有甚麼道理可講,你越是研究名相,越是分別道理,理障就越深,離道就越遠,你研究那些名相,怎麼研究,怎麼去分析,研究個一百年、兩百年,和你的本來佛性了不相干啦,要不然,永嘉大師證道歌怎麼開宗明義就跟你講:君不見,絕學無為閒道人,你的佛性根本就沒有這一些名相、道理,禪正好相反,要把有這一些名相、道理,全部都捨掉,你所知道得也好,不知道得也好,一起埋葬掉,一起捨掉,佛來佛斬、魔來魔斬,一切俱斬,一切俱捨,能夠斬掉的,能夠捨掉的,絕對不是你的佛性,那是生滅,那麼到了捨無可捨,斬無可斬,再也斬不掉了,再也捨不了了,那一個時候,機緣一到,就能夠爆發顯現你的本來佛性,機緣一到,你就可以見性,所以,我不主張要學甚麼一大堆東西啦,你學的越多,道理分析的越多,就越糟糕,見性的機緣就越少,本性不是學來的啦,假如開悟,你就會清楚明瞭。
這個禪、佛性、本性,禪宗稱為本來面目,實在是說不得,假如你來問我:甚麼是佛?甚麼是本來面目?那我就潑你一桶水,踢你一腳,甚至打你一頓,不過,一般人沒有這一種根器的話,不能這樣做,對不對?打一打,人家不敢再來了,人家會認為,你這種人,開悟了怎麼會那麼粗魯,問你甚麼是佛?一下子就被你潑一桶水,踢一腳,打一頓,真是不可理喻,把人家都給嚇跑了。
如果,在我來講,你問我甚麼是佛?我當下,就把佛性,源源本本,很親切的呈現給你了啦,至於,你能不能承擔,有沒有辦法,當下去見性,那就看你個人的啦,歷代見性的禪師,有的你問他:甚麼是佛?你一開口,他馬上就把你的嘴堵住,有些弟子,一堵住,就豁然頓見本性的也有啊。不過,在你還沒有頓見本性以前,你也不要來學我,人家問你:甚麼是本來面目?就潑人家一桶水,,踢人家一腳,打人家一頓,或學歷代祖師,人家一開口問:甚麼是佛?一開口,你馬上就把人家的嘴堵住,這樣亂學一通,依樣畫葫蘆也不行哪,對不對?

不過,禪很直接了當,看你見不見性,那不見性也就算了,你要怎麼修,他也不管你啦。
 
禪門這種最上乘的心法,等於沒有法門了啦,曲高和寡,千萬個裏,要進禪門的人,可能沒有幾個,因為根器不夠的話,你跟他講這一些,一頭霧水,等於沒用,這個禪門,是一超直入如來地,像六祖講的:一悟即至佛地,不過,要頓悟無生、頓見本性,實在也不是那麼容易,即使有的進來我們悟性禪門的話,沒多久,甚至,有的人就搖頭,感覺到,喔,這個禪門,深不可測,禪門深似海,我真的沒辦法開悟,我還是到別的地方,去找別的門路,比較好,甚至有些,都要走掉啦。
不過,你進這個禪門來,為的是要明心見性、了脫生死,必須要有相當的耐性,去忍受要開悟又不能夠開悟的種種痛苦和煎熬,這是一定要的,這一條路,我很清楚,非常辛苦啦,在還沒有開悟見性以前,一定要忍受這種痛苦和煎熬,比如說,我今天來,想要開悟,那麼開不了悟,明天來,也想要開悟,又開不了悟,天天都想要開悟,天天都開不了悟,想得好苦啊,老是要開悟,老是開不了悟,想的都火大了啦,有些呢,都會退轉,想乾脆去修淨土法門,唸個阿彌陀佛,很容易啊,很舒服,或者到密宗去,或者到其他門派去鑽等等。
我們認為要進禪門,要走禪宗開悟見性這一條路,要有相當的耐性和努力才可以,像禪宗趙州和尚,修行到八十歲,還沒有開悟,還在行腳,還到處尋找善知識引導,後來到了將近一百歲的時候,也開悟見性了啦,趙州和尚聽說活了一百多歲,活了一百三十幾歲將近四十歲,不過現在的人要活到一百三十幾歲、一百四十歲左右,恐怕很困難。

禪不言修啦,禪不言修的一個主要理由是,一個頓見本來佛性的人,他會清清楚楚、了了見,一切眾生的本來佛性本就圓滿具足,只是眾生有無明遮障,不能見到本來佛性而已啊!你要教他修,那麼還是修佛性,還是甚麼呢?對不對?那麼佛性要怎麼修呢?我打一個比喻啦,譬如說,一個正常的人,生下來,他這個肉體就圓滿具足,那麼,他生下來,就把自己的眼睛,用自己的手蒙住,他一生下,就把自己的眼睛矇住,看不見自己的肉體,然後到處去求肉體,說他沒有肉體,那麼這時候,你就不應該叫他,到處求肉體,或者是要修甚麼肉體啦,因為他的肉體本來就圓滿具足,越修怎麼樣?越修只會越糟糕,這個時候,你只要告訴他:你不要把自己的眼睛矇起來嘛!你的肉體好好的啊,而且很正常,不相信的話,你把你的手拿開,拿開以後,你就會清清楚楚,看見你的肉體,那麼禪不言修也是同樣的道理,一個開悟見性的人,很難開口叫人修甚麼行哪,他發現一切眾生都是佛,那佛要怎麼修佛呢?佛要修甚麼呢?這一點,我們一定要有這個胸量來接納,假如你一定要修的話,那麼,他大概就是說直指你的本心本性,就是佛,當下就要你承擔,開悟見性,不過,假如你還沒有開悟見性的話,不要貢高我慢,到處去亂講,我就是佛,你們是未來佛,甚至說,我來幫你授記,你過多久以後,或者是再過幾劫以後,你會成佛,這樣講,這樣貢高我慢也不對,不過禪他就是說,直接了當,指出你們的心,就是佛,即心即佛,簡單明瞭,當下就是開悟見性,禪的本懷,就是這樣。


 
有些學佛的人,問我一些問題,現在在這裏順便回答一下:
有人問我,入禪門來修行的話,是不是要起疑團?要如何起疑團?
那麼,所謂這個疑團呢,就是心中不清楚、不明了的一種心態啦,我看入禪門來要頓見本性的人,要明心見性的人,每一個人,疑團都具足,都會有,比方說,甚麼是佛性?不知道啊,甚麼是實相?也不知道啊,我從來沒看過,甚麼是一真法界?不清楚啊。甚麼是本來面目?不知道啊,甚麼是見性?也不清楚啊!我從來也沒見過,這些通通都是疑團。
想要開悟見性的心念,本身就是疑團,假如你時時刻刻有要想去開悟的這種心念,那麼,就是疑團,那麼就不必再起甚麼疑團,如果有這種心念,再起疑團的話,又是頭上安頭,那沒有必要。
不知道入禪門來,我相信,沒有人不想要見性,入禪門來,每一個人都想要見性,假如不想要開悟見性的話,那你入禪門來幹甚麼?對不對?
沒有疑團,除非你已經明心見性了,假如你明心見性了,一切都清清楚楚、本性顯現、沒有任何疑惑,沒有疑團,我承認,明心見性了,還要甚麼疑團呢?對不對?那麼假如你不是明心見性,你沒有疑團,也迷迷糊糊,那麼禪,明心見性這一條路,你根本還沒有上路嘛!那就很糟糕。

另外,有一位女眾問道:甚麼是供養布施?修行人是不是一定要剃度出家?請直了居士解釋一下。

好,現在我就簡單來講一下:
小乘的修行人,和大乘禪門的人,他們供養布施有很大的差別,一般小乘修行人以為,供養布施就是拿一些東西,或是拿一些錢財,給師父,或者是上師,這樣就叫供養布施,那麼假如你有這個能力的話,你這樣做,種福田,那也無可厚非,有恭敬心,固然很好,不過,一個大乘禪門的人,不只這一些,有漏的福田而已啦,你聽聽我的見地。


甚麼叫供養布施?

外離一切相、心不染萬境,名為供養自性如來佛。
內見本性如如不動,又能起無量無邊的妙用,宣說如來無量妙義,名為如來布施眾生。
這是大乘禪門的人,和小乘的人,供養布施情況不太一樣。

那麼你問道:要不要剃度出家這個問題,我也簡單來答覆一下:

一般小乘人以為剃度出家,就是把頭髮剃掉,穿和尚衣服,離開自己的家庭去修行,這樣叫剃度出家,那麼一個大乘禪門的人,就不是這樣認為,你聽聽我的見地。
甚麼是剃度出家?
剃度出家就是剃掉無明,度脫煩惱,明心見性,跳出生死輪迴之家,名為剃度出家。
至於你是否要出家,由你自己決定,你就看著辦吧!

這裏,還有一位修行女眾問我,也順便講一下。這一位女眾問我說:你們禪宗說:佛來要斬佛,魔來要斬魔,一切俱斬,我不太明瞭,請開示一下。

好,我簡單的說明:
有一些初機的人,對禪門不太了解的人,就會想,你們這一些禪宗的人哪,實在真可惡,怎麼佛一來,你們就把佛斬掉,魔來的話,魔被你們斬掉也就算了,佛那麼好,來接引你們,怎麼一下子就把他斬掉,太可惡了吧!
不過,你要了解,我們禪宗,這個禪門,所要斬的是名相佛,是一種假相佛,你心中所產生的幻相佛,不是真佛,那真佛,實像無相,法身佛,無形無相,你也斬不了啦。
禪門你一進來,要掃盡一切法,破盡一切相,那麼,從這個地方再前進,再去破無明,見本來佛性,是這個意思,不是把法身佛給斬掉,法身佛你怎麼斬,怎麼斬你也斬不了啦,實相無相、真佛無形,對不對,禪宗你一來,就先掃掉那一些名相,掃掉你一些執著,然後,從這個地方,再去前進,從這個地方,去破無明,頓見你的本來佛性,是這個意思。

5 則留言:

  1. 一切法平等,萬法皆空,此乃如來,直接了義

    回覆刪除
  2. 如來慧眼,一切一切如花開花謝,如泡沫,直接了義

    回覆刪除
  3. 我非我非非我2014年8月15日 上午9:22

    無邊無量三仟大仟世界,感恩直了居士,讚嘆居士。

    回覆刪除
  4. 道,上帝,如來,看不到摸不著,妙不可言。

    回覆刪除
  5. 赞叹直了居士,感恩直了居士。

    回覆刪除