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1年8月14日 星期日

01 法會因由分第一



金剛經 第一分

大家好,現在我們來講金剛經首先呢,我們講金剛經的經題。金剛般若波羅蜜經。那麼什麼是金剛呢?金剛代表什麼呢?金剛是代表實相法身不可破的,所以用金剛來代表,我們實相法身是一體,不生、不滅、不垢、不淨、不增、不減,不可破的,所以用金剛來比喻,那麼我們要證悟實相,要靠什麼呢?靠智慧,所以講般若。要證悟實相靠智慧去突破幻境,斷無明,達到最究竟的彼岸,所以講波羅蜜。金剛般若波羅蜜那麼就是代表,我們眾生要用智慧去突破幻境,到達彼岸,不生不滅,沒有任何痛苦,那麼這是一個路徑,一個過程,所以講金剛般若波羅密經。這是一個路徑,到達彼岸的路徑。好,我們現在來講金剛經的第一分,法會因由分第一,金剛經有三十二分,那麼第一分呢,是最重要的。像我們做論文最重要的是什麼?大前題。那麼大前題是整部經典最重要的,就是在這一個法會因由分第一,這個是佛陀說法,用行動來表示,所以很重要。我們現在呢,來看,如是我聞這一句話,經典都有這一句話。那麼如是是代表什麼,代表實相,阿難聽佛陀所講的,要證悟實相要開悟。那麼這一部經呢,是如理如實,沒有一點虛假很正確,阿難所親身聽到的,所以講如是我聞,是讓眾生能夠加強信心,是佛講的,沒有錯誤,所以代表是佛講的,所以講如是我聞。一時佛在舍衛國,祇樹給孤獨園,與大比丘眾千二百五十人俱。那麼這裡講的意思,當然是契理契機,就是應眾生的需要,而說了這一部經。我們知道一時之說,並不是什麼,並不是永恆,是應眾生他的需要而說這一部經典,所以一時,一時是眾生的需求而講,。所以講一時。佛在舍衛國,祇樹給孤獨園。真正法身佛,是無形無相,真正法身佛的話,不可能會講話。這裡的佛是什麼佛?釋迦牟尼的報化佛,報身的佛,佛在舍衛國,祇樹給孤獨園。這是佛陀說法的地方,佛陀說法,當然有很多方式,最上根的人,他聽法不必說,無說無示是最上根就能夠悟道的,最上根器的人,他要不要說法?不需要,他就可以悟道,像釋迦牟尼佛,誰跟他說法?沒有,他本身就可以悟道,無說無示就悟道了。那麼中下根呢?不行,所以有說有示,要用各種手法,行動說法,表情說法,言語說法等等,那麼這裡的法會因由,金剛經第一分講的是行動說法,用行動來說法,那麼佛陀與大比丘眾千二百五十人俱,就是很多人,這個大比丘代表什麼,已經出離三界輪迴了,已經出離什麼?生死之家。出家眾已經生死輪迴,已經出離了,並不是代表普通的出家,而是代表出離生死輪迴之家了,所以講大比丘,不是普通的比丘,是已經出離輪迴的比丘,所以講大比丘眾千二百五十人俱,很多很多,不只一千二百五十個,代表很多,所以用一千二百五十人俱來代表。爾時世尊,食時,著衣持缽,入舍衛大城乞食。那麼爾時代表什麼?代表眾生的需要。需要什麼?需要佛法,那個時候眾生很需要佛法解脫,如果沒有佛法,眾生要自己悟道,自己開悟,很難,中下根要悟道,沒有靠佛法的確是困難,所以世尊就要講,怎麼樣離相之法,用行動來說法,所以世尊知道眾生需要佛法,所以爾時是代表,眾生很需要這個佛法來解脫,這個時候很需要佛法,所以講食的,這個食代表法食,不是代表普通的吃飯,是要佛法,法食來解脫,很需要的,所以講食時,因為世尊知道眾生需要解脫,那麼著衣持缽就是代表佛法,代表深奧的佛法,所以世尊著衣持缽,要說什麼法?解脫之法,所以持這個衣跟缽代表,要眾生來解脫,要這個衣缽,承接這個衣缽,你能夠開悟,世尊講佛法,你能夠明瞭能夠開悟,所以眾生需要佛法,所以著衣持缽,到什麼地方去?入舍衛大城乞食,舍衛大城代表什麼?代表第一佛法,代表解脫道,舍衛大城不是代表只是一個城市,它是代表眾生要解脫的話,需要這個佛法,而且要清清楚楚,明瞭佛法它的第一義諦,它的最究竟的解脫之法,所以入舍衛大城。他不到別的地方去,他為什麼?因為如果是講二法門的話,那眾生不能解脫,不知道什麼是佛法,所以舍衛大城代表什麼?代表不二之法。不二之法代表解脫法,所以入舍衛大城乞食。乞什麼食?法食。要做什麼?問佛法。那麼這裡代表眾生假如要解脫,就要向佛問法,問的清清楚楚,解脫之法要問清楚,所以這裡用行動說法,世尊就入舍衛大城去乞食,於其城中,次第乞己,那麼在這個舍衛大城裡面就挨家挨戶,去乞討乞食,這個乞食代表眾生需要問佛法,問的怎麼樣?清清楚楚明明瞭瞭,不能夠有不清楚,所以眾生要次第的把他問清楚,要怎麼樣解脫要問清楚,所以世尊用行動說法,在城中次第挨家挨戶來乞食,代表眾生要把佛法問的清清楚楚。還至本處,就是要回到什麼?本來面目。禪宗講本來面目,你問佛法問清楚要做什麼?要解脫,要回到本來面目。回到哪裡?回到實相本身,證悟實相叫做還至本處,不是回到本來的地方,本來的地方代表什麼,代表實相本體,就是眾生要把佛法問的清清楚楚,才能夠解脫,才能夠證悟實相本體,所以講還至本處,飯食訖代表什麼?就是把佛法消化,把它吃完了,佛法問清楚以後,把它消化,你能夠整個佛法消化以後,才能夠到達什麼?到達彼岸,如果你佛法不清楚不明瞭,糊裡糊塗,可以解脫嗎?可以悟道嗎?可以開悟嗎?可以明心見性嗎?不可能,所以要把佛法問的清清楚楚明明瞭瞭。那麼飯訖啊,飯食訖代表我們眾生需要佛法,那麼問的清清楚楚以後,把佛法也整個消化了,都吸收了,完全懂了,完全明瞭了,那麼然後怎麼樣?去實證,那麼實證以後,就是明心見性。洗足己,洗足己代表什麼?了卻塵緣,你的塵緣已了,生死輪迴已經大事已畢,沒有生死輪迴,幻境已除,已經到達彼岸了,已經究竟解脫了,所以這裡洗足,一般人把它解釋為腳洗一洗,因為什麼?因為世尊去化緣,所以腳髒了,不乾淨要洗一洗,那差好遠啊。洗足已就是代表眾生已經解脫了,了卻塵緣了,所以釋迦牟尼用洗足已,洗足來代表什麼?了卻一切幻境,解脫了。敷座而坐,那麼釋迦牟尼在那邊敷座代表什麼?代表入無餘涅槃,眾生一旦明心見性,證悟實相,就入了無餘涅槃了,這個用敷座而坐來代表我們眾生呢,需要佛法,然後要問清楚,問清楚以後,還要把它消化,消化完畢以後還要去實證,實證以後才能夠解脫,那這樣你已經了卻塵緣了,入無餘涅槃,究竟解脫,那麼這一分非常的好,是用行動來說法,我們看經典呢,看了這一分呢,實在是很讚歎,佛用行動說法跟眾生說明這一切,真的是太好了,這個是第一分的行動說法,我們今天就講到這裡。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